nǎo

脑箍


拼音nǎo gū
注音ㄋㄠˇ ㄍㄨ

繁体腦箍

脑箍

词语解释

脑箍[ nǎo gū ]

⒈  箍头的刑具。

引证解释

⒈  箍头的刑具。

元 郑廷玉 《后庭花》第二折:“好不忍事的 桑新妇,好不藏情的 鲁义姑。又不曾搥下脑箍,你怎么口声的就招伏?”
明 汤显祖 《牡丹亭·仆贞》:“那鸟官喝道:‘马不弔不肥,人不拶不直,把这廝上起脑箍来!’”
《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秀童 上了脑箍,死而復苏者数次,昏聵中承认了,醒来仍然説没有。”
《红楼梦》第八一回:“躺在炕上,觉着脑袋上加了几个脑箍似的。”

国语辞典

脑箍[ nǎo gū ]

⒈  一种古代的刑具。捆在头上可以用力收缩夹紧,使人异常痛苦。

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三折》:「则你那捆麻绳用竹签,批头棍下脑箍,可不道父娘一样皮和骨。」
明·汤显祖《牡丹亭·第四〇出》:「马不吊不肥,人不拶不直,把这厮上起脑箍来。」

分字解释


※ "脑箍"的意思解释、脑箍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AI解释


词语“脑箍”的意思:

“脑箍”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戴在头上用以束紧头发或固定帽子的东西,也可以比喻束缚人的思想或行动。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脑箍”条目可能解释为:束发之物,如发箍、发带等,用于固定头发,使不散乱。

出处:

“脑箍”的具体出处不详,但作为古代汉语词汇,它在古代文献中有所出现。

同义词:

发箍、发带、发圈、发绳等。

反义词:

无特定的反义词,但与之相对的概念可能为“散乱”。

相关词语:

束发、发髻、发簪、发网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脑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不多,但可以联想到一些古代的民间传说或历史故事,如古代女子出嫁时,母亲会为女儿戴上象征婚姻的“发箍”,寓意着婚姻的束缚和责任。

用这个词语造句:

“她轻轻地把脑箍调整了一下,确保头发不会在跳舞时散乱。”

总结:

“脑箍”作为一个古代汉语词汇,虽然现代使用较少,但它在古代文献中有所体现,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句子中使用时,可以用来描述固定头发或比喻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