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霓裳羽衣曲霓裳羽衣曲的意思
cháng

霓裳羽衣曲


拼音ní cháng yǔ yī qǔ
注音ㄋ一ˊ ㄔㄤˊ ㄩˇ 一 ㄑㄨˇ

霓裳羽衣曲

词语解释

霓裳羽衣曲[ ní cháng yǔ yī qǔ ]

⒈  即《霓裳羽衣舞》,简称《霓裳》。唐代宫廷乐舞套曲。传为唐开元中西凉节度使杨敬述所献,初名《婆罗门曲》,后经玄宗润色并填词,改用此名。乐曲描绘虚无缥缈的仙境和仙女形象。白居易有《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诗,对此曲和舞姿作了细致的描写。

引证解释

⒈  唐 代著名法曲。为 开元 中 河西 节度使 杨敬忠 所献。初名《婆罗门曲》。经 唐玄宗 润色并制歌词,后改用今名。传说中亦有为 唐玄宗 登 三乡驿 望 女儿山 及游月宫密记仙女之歌归而所作等说,虽荒诞不可信,但每被诗人搜奇入句。参阅《新唐书·礼乐志十二》、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三。

唐 刘禹锡 《三乡驿楼伏睹玄宗女儿山》诗:“三乡 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
唐 白居易 《长恨歌》:“渔阳 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明 何景明 《听琴篇》:“忽然翻作 广寒 游,知是《霓裳羽衣曲》。”

国语辞典

霓裳羽衣曲[ ní cháng yǔ yī qǔ ]

⒈  乐曲名。唐代的宫廷舞曲。原为西域乐舞,初名〈婆罗门曲〉。玄宗开元中,西凉节度使杨敬述献上,又经玄宗改编增饰并配上歌词和舞蹈,于天宝十三年改用此名。其曲舞皆描写虚无缥缈的仙境和仙女的形象。安史之乱后,此曲散佚,后南唐李后主得残谱,补缀成曲。唐·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或称为〈霓裳〉、〈霓裳曲〉、〈霓裳羽衣〉。

分字解释


※ "霓裳羽衣曲"的意思解释、霓裳羽衣曲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霓裳羽衣曲”的意思:

“霓裳羽衣曲”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指唐代宫廷中的一种舞曲,后来泛指华美的音乐或舞蹈。霓裳,指五彩缤纷的云彩;羽衣,指用羽毛制成的衣服,这里比喻华美的服饰;曲,指乐曲。整个成语用来形容音乐或舞蹈非常华丽、优美。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霓裳羽衣曲”并没有直接的解释,因为这是一个成语,而不是单个字或词。但是,根据康熙字典对“霓裳”和“羽衣”的解释,可以推测“霓裳羽衣曲”可能被理解为一种非常华丽的音乐。

出处:

“霓裳羽衣曲”的出处是唐代,据说是唐玄宗李隆基为杨贵妃所作的舞曲。这个舞曲在唐代宫廷中非常流行,后来逐渐流传开来。

同义词:

华美之曲

美妙舞曲

绚丽乐章

反义词:

简朴之曲

平淡之音

素朴之舞

相关词语:

翠袖金冠

珠帘绣户

玉笛金樽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霓裳羽衣曲”的典故,最著名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据说唐玄宗非常宠爱杨贵妃,为了讨她欢心,特制了“霓裳羽衣曲”供她跳舞。这个故事在后世被广泛传颂,成为了一段佳话。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晚会上,她身着霓裳羽衣曲中描述的华丽服饰,翩翩起舞,赢得了满堂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