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úěr

牛耳


拼音niú ěr
注音ㄋ一ㄡˊ ㄦˇ


牛耳

词语解释

牛耳[ niú ěr ]

⒈  古代诸侯会盟时,割牛耳取血盛敦中,置牛耳于盘,由主盟者执盘分尝诸侯为誓,以示信守。《周礼·夏官·戎右》:“赞牛耳,桃茢。”郑玄注:“尸盟者割牛耳取血助为之,及血在敦中,以桃茢沸之又助之也。”后用以指在某方面居于领袖地位的人。

引证解释

⒈  古代诸侯会盟时,割牛耳取血盛敦中,置牛耳于盘,由主盟者执盘分尝诸侯为誓,以示信守。参见“执牛耳”。

《周礼·夏官·戎右》:“赞牛耳,桃茢。”
郑玄 注:“尸盟者割牛耳取血助为之,及血在敦中,以桃茢沸之又助之也。”
后用以指在某方面居于领袖地位的人。 宋 文天祥 《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向南恸哭》诗:“身为大臣义当死,城下师盟愧牛耳。”
清 冯桂芬 《洪鼎邮程诗思图》诗:“洪君 清才出吾党,文社儼推牛耳长。”
蒋同超 《挽丘沧海》诗:“七子天南绍 建安,当年牛耳执骚坛。”

国语辞典

牛耳[ niú ěr ]

⒈  牛耳朵。

《山海经·北山经》:「单张之山,其上无草木,有兽焉,其状如豹而长尾,人首而牛耳一目。」

⒉  古代诸侯会盟时,盟主割牛耳取血,分与诸侯宣誓,以表守信。后称居领导地位的人为「牛耳」。

宋·文天祥〈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恸哭为之〉诗:「身为大臣义当死,城下师盟愧牛耳。」

盟主

分字解释


※ "牛耳"的意思解释、牛耳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武烈殿帝侯执掌,文渊阁国士无双,其地位其声名其身份,莫不执帝国之牛耳受国人之敬仰多年来无出其右。

2.,分别执道门、魔门之牛耳,分庭抗礼达数千年之久。

3.付先生雄心勃勃的想要扩张事业版图,企图与行业执牛耳的如师通一较高下。

4.九州四海刀兵齐举的乱世春秋中,试看那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乞儿,如何在坎坷崎岖的逐鹿中原中,执牛耳,掌天下,打拼出自己不可一世的跋扈。

5., 九州四海刀兵齐举的乱世春秋中,试看那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乞儿,如何在坎坷崎岖的逐鹿中原中,执牛耳,掌天下,打拼出自己不可一世的跋扈。


AI解释


词语“牛耳”的意思:

“牛耳”一词有多个含义,常见的包括:

1. 形容事物处于领先地位或重要地位。

2. 指代古代诸侯会盟时割取牛耳作为信物,比喻有决策权或权威。

3. 比喻某人的名声或地位显赫。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牛耳”的解释如下:

牛耳,牛之耳也。又诸侯会盟,割牛耳以歃血为信,故称牛耳为信物。

出处:

“牛耳”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诸侯会盟的习俗。据《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记载:“公会齐侯于葵丘,诸侯盟于葵丘,割牛耳以歃血为信。”

同义词:

领头羊

领军人物

权力核心

权力象征

反义词:

普通人

普通角色

普通地位

平凡人物

相关词语:

牛鼎烹鸡

牛鼎烹狗

牛鼎烹羊

牛鼎烹猪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牛耳”在网络上的一个典故来自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成语故事——割牛耳盟誓。这个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晋文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与齐桓公在葵丘会盟,割取牛耳作为信物,共同发誓维护周王朝的统治。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比喻结盟、立誓。

用这个词语造句:

1. 在这次比赛中,他凭借出色的表现,成为了团队中的牛耳。

2. 作为公司的创始人,他在业界享有牛耳地位,备受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