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夷


拼音nì yí
注音ㄋ一ˋ 一ˊ

逆夷

词语解释

逆夷[ nì yí ]

⒈  对外国侵略者的蔑称。

foreign aggressors(invaders);

分字解释


※ "逆夷"的意思解释、逆夷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逆夷”的意思:

“逆夷”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词汇,指的是对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扰的日本海盗。在历史上,尤其是明清时期,日本海盗经常侵扰我国沿海地区,因此被称为“逆夷”。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没有直接收录“逆夷”这个词语,但根据其字面意思,“逆”通常解释为违背、反抗,“夷”指外来的民族,结合来看,“逆夷”应是指反抗或违背我国的日本海盗。

出处:

“逆夷”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的历史文献和民间传说,特别是在描述日本海盗侵扰我国沿海地区的记载中。

同义词:

海盗、倭寇、倭人

反义词:

和平使者、友邦

相关词语:

海防、倭乱、抗倭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逆夷”的典故,最著名的是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事迹。戚继光在明朝中期率领戚家军抗击倭寇,被誉为“民族英雄”。网络上有关他的故事和传说很多,如“戚家军抗倭”、“戚继光斩杀倭寇”等。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明朝时期,沿海地区的百姓饱受逆夷的侵扰,生活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