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óngchuāng

脓疮


拼音nóng chuāng
注音ㄋㄨㄥˊ ㄔㄨㄤ

繁体膿瘡

脓疮

词语解释

脓疮[ nóng chuāng ]

⒈  一种化脓性皮肤病,病原体是链球菌或葡萄球菌,症状是皮肤上出现红斑,很快变成水疱或脓疱,多发生于脸、颈、四肢等部位,患者多为儿童。通称为“黄水疮”

ulcer; running sore;

分字解释


※ "脓疮"的意思解释、脓疮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脓疮”的意思:

“脓疮”是指皮肤或黏膜因感染而形成的化脓性病变。在医学上,它指的是一种皮肤或软组织的感染,通常表现为红肿、疼痛、有脓液流出等症状。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脓”字条下有“脓,血所化也。从血,充声。”的解释,指血液中的浓稠物质。而“疮”字条下有“疮,创也。从疒,仓声。”的解释,指皮肤因受伤而形成的创口。因此,“脓疮”合起来指的是因感染而形成的化脓性创口。

出处:

“脓疮”作为一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出处,它是由“脓”和“疮”两个词组合而成的。

同义词:

脓疱、疖子、痈疽、疮口等。

反义词:

健康、完好、无瑕等。

相关词语:

脓包、脓血、脓液、疮痍、疮疤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脓疮”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并不多,但可以联想到一些与疾病、伤口、恢复等相关的成语或故事,如“伤口愈合”、“病愈如初”等。

用这个词语造句:

1.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他的脓疮终于痊愈了。

2. 这里的环境恶劣,使得许多战士都患上了脓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