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éi

陪都


拼音péi dū
注音ㄆㄟˊ ㄉㄨ

陪都

词语解释

陪都[ péi dū ]

⒈  旧时在首都以外另设的首都。

alternate capital;

引证解释

⒈  在首都以外另设的首都。

严复 《原强》:“往者 日本 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 威海 之海军大替矣。”
鲁迅 《伪自由书·战略关系》:“其实,现在一切准备停当,行都陪都色色俱全,文化古物和大学生,也已经各自乔迁。”

⒉  特指抗 日 战争时期的 重庆。续范亭 《闻陪都文化界演<屈原>有感》诗:“闻道陪都吊国殤,名流巨子齐登场。

屈原 身份谁能肖, 沫若先生 自上装。”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六:“抗战以来,就在外面勤劳奔走,为国服务,从 南京 到 武汉,又从 武汉 到陪都 重庆。”

国语辞典

陪都[ péi dū ]

⒈  首都以外,另建的第二国都。如我国抗战前定西安为陪都,抗战期中定重庆为陪都,抗战后又定北平为陪都。

英语provisional capital of a country (e.g. in time of war)​, secondary capital, alternative capital

分字解释


※ "陪都"的意思解释、陪都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第四册《冥行者独语》,乃是潘伯鹰先生抗战入川,四十年代客居“陪都”重庆写下的世情人生、哲理感悟短文,包括另一专栏《中边录》的文章,皆短小精悍。

2.这些政治机构的设置与政治制度的确立,既是清朝陪都制度的具体表现,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盛京陪都地位的与众不同。

3.本文从巴渝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影响和陪都文化、红岩文化等分析开去,追溯了巴渝童话的历史渊源,描述了现状和流变的趋势。


AI解释


词语“陪都”的意思:

“陪都”是指一个国家的首都或政治中心之外,另一个具有同等地位、功能的城市。通常在首都受到威胁或需要转移时,另一个城市会承担起首都的职能,成为“陪都”。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没有直接收录“陪都”一词,但根据其字面意思,可以推测“陪”字有伴随、辅助之意,“都”指都城,合起来即指辅助都城的城市。

出处:

“陪都”一词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在历史上,中国历史上多次发生过首都迁移或设立陪都的情况,如南宋时期的临安(今杭州)就是南宋的陪都。

同义词:

副都、陪都城、备用都城

反义词:

首都、正都

相关词语:

陪都制度、临时首都、行都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历史上,南宋时期的临安(今杭州)作为南宋的陪都,有许多与之相关的故事和典故。例如,南宋时期,临安城繁华昌盛,有“人间天堂”之称,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

造句:

在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成为了国民政府的陪都,承担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