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pèi shòu
注音ㄆㄟˋ ㄕㄡˋ
繁体佩綬
词语“佩绶”的意思:
“佩绶”是指古代官员佩戴在身上的一种装饰品,通常由丝带、金银丝线等制成,上面有各种图案,用以表示官职等级和身份。在古代,官员的佩绶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佩绶”的解释为:“佩,带也。绶,带也。佩绶,官服之带也。”
出处:
“佩绶”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大宗伯》中的“大夫佩玉,士佩绶”的记载。
同义词:
佩饰
绶带
官带
反义词:
无绶
朴服
相关词语:
官服
衣冠
朝服
衔牌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古代,官员的佩绶不仅是身份的象征,也是权力的象征。有关佩绶的典故有很多,其中较为著名的是“挂印辞官”的故事。相传,明朝嘉靖年间,有一位名叫海瑞的官员,因不满当时的腐败现象,毅然挂印辞官,以示抗议。这个故事中,海瑞的挂印,就是指他摘下了官帽和佩绶。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只有身居高位的大臣才有资格佩戴精美的佩绶,以彰显其尊贵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