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piān xíng
注音ㄆ一ㄢ ㄒ一ㄥˊ
⒈ 片面实行。
⒉ 单独而行。
⒊ 独特的操守。
⒈ 片面实行。
引《庄子·缮性》:“礼乐偏行,则天下乱矣。”
郭象 注:“以一体之所履,一志之所乐,行之天下,则一方得而万方失也。”
⒉ 单独而行。
引汉 徐干 《中论·艺纪》:“艺者,德之枝叶也;德者,人之根榦也。斯二物者不偏行,不独立。”
⒊ 独特的操守。参见“独行”。
引《后汉书·独行传序》:“中世偏行一介之夫,能成名立方者,盖亦众也。”
词语“偏行”的意思:
“偏行”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行为或行动偏离了常规或正道,有偏离正轨、不正当或偏颇之意。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偏行”并没有直接的解释,但根据“偏”和“行”的释义,可以推测“偏行”可能是指行为有偏差或偏离正道。
出处:
“偏行”作为一个词语,并没有特定的出处,它是由“偏”和“行”两个词组合而成的。
同义词:
偏颇
偏斜
偏颇
偏离
反义词:
正直
正规
正当
正直
相关词语:
偏心
偏见
偏执
偏颇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偏行”在网络故事或典故中可能指的是某些人的行为偏离了社会道德或法律规范,导致了一系列的误会或冲突。例如,某人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发表了一些偏颇的言论,引发了网友的争议和讨论。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他总是偏行,不顾他人的感受,只顾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