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地权

词语解释
平均地权[ píng jūn dì quán ]
⒈ 孙中山所主张的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方针。民生主义的纲领之一。主张用征收地价税和土地增价归公的办法,消除地主从地租及地价增涨中获得暴利的可能性。所拟办法是:私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国家按价征税,以后涨高的地价归公,同时保留由国家照呈报地价收买的权利,以防地主少报地价。1924年改组中国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进一步提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希望实现“耕者有其田”。
引证解释
⒈ 孙中山 所主张的解决 中国 土地问题的方针。民生主义的纲领之一。主张用征收地价税和土地增价归公的办法,消除地主从地租及地价增涨中获得暴利的可能性。所拟办法是:私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国家按价征税,以后涨高的地价归公,同时保留由国家照呈报地价收买的权利,以防地主少报地价。1924年改组中国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进一步提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希望实现“耕者有其田”。
国语辞典
平均地权[ píng jūn dì quán ]
⒈ 国父所倡的民生主义两大原则之一。主要是为了防止土地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因此由地主自行报价,然后由政府照价收税,必要时照价收买,涨价归公,澈底解决土地问题而达成耕者有其田,并且防止地主因地租与地价上涨得到暴利。
分字解释
※ "平均地权"的意思解释、平均地权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孙中山“平均地权”的中心主张毫无疑问的应该是:不劳而获的经济地租、绝不应为私人独占,而应归全民所共用。
AI解释
词语“平均地权”的意思: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提出的一种土地改革主张,意指对土地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使土地权利平均分配给社会各阶层,实现土地的公有制或共有制。这种主张旨在解决土地不均问题,减少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没有直接收录“平均地权”这个词语,因为它是近现代的政治术语,与康熙年间无关。
出处:
“平均地权”这个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孙中山在1912年提出的“三民主义”中的土地政策。
同义词:
公平分配土地、土地均分、土地平权
反义词:
土地私有、土地垄断、土地兼并
相关词语:
土地改革、地权、地租、土地革命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平均地权”是近现代的政治术语,并没有直接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但可以联想到一些历史事件或人物,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运动。
用这个词语造句:
我国历史上多次尝试实行平均地权政策,以期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关词语
- bù píng shēng不平生
- gōng píng chèng公平秤
- quán lì权力
- bāo yī dì胞衣地
- bān píng扳平
- láng píng郎平
- píng mǐ平米
- tài píng gǔ太平鼓
- dì mǔ地亩
- dì chǎn地产
- cǎo dì草地
- shào píng pǔ邵平圃
- dà píng大平
- rè píng héng热平衡
- xiǎo píng qián小平钱
- bǎi píng摆平
- biǎn píng zú扁平足
- huáng tǔ dì黄土地
- cháng píng yán常平盐
- dì qū地区
- shàn dā dā dì讪答答地
- bǎn quán版权
- zhǔ quán主权
- píng mín平民
- zōng zhǔ quán宗主权
- chén píng xí陈平席
- tài píng lìng太平令
- píng jú平局
- píng shí平实
- píng dìng平定
- dì fāng zhì地方志
- zhǎn píng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