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牧

词语解释
颇牧[ pō mù ]
⒈ 战国时赵国名将廉颇与李牧的并称。
⒉ 名将的代称。
引证解释
⒈ 战国 时 赵国 名将 廉颇 与 李牧 的并称。
引汉 扬雄 《法言·重黎》:“或问 冯唐 面 文帝,得 廉颇、李牧 不能用也,谅乎?曰:彼将有激也,亲屈帝尊,信 亚夫 之军,至 颇 牧,曷不用哉?”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论苏黄文字》:“与其远想 颇 牧,不若暗合 孙 吴。”
林学衡 《赠人四首·赠苏干宝》诗:“此去先鞭君猛着,中原 颇 牧 好追寻。”
⒉ 名将的代称。
引《新唐书·毕諴传》:“帝悦曰:‘吾将择能帅者,孰谓 颇 牧 在吾禁署,卿为朕行乎?’”
明 张居正 《送敕使阅武》诗:“始知 颇 牧 在禁中,何事劳师勤远略。”
续范亭 《五百字诗》序:“在座诸君,皆为 颇 牧,吾人咏歌,愿宗 高 鲁。”
分字解释
※ "颇牧"的意思解释、颇牧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颇牧”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由“颇”和“牧”两个字组成。
意思:
“颇”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如倾斜、相当、稍微等。在这里,“颇”与“牧”结合,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官职,即“县牧”或“县令”,是地方行政官员的一种。
“牧”字在古代汉语中指放牧、管理,引申为治理、管理。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颇牧”并没有直接作为词条出现,但根据“牧”字的解释,可以推测其含义为“县牧”或“县令”。
出处:
“颇牧”一词没有明确的出处,但可以推测它来源于古代文献中对地方官员的称呼。
同义词:
县令
县牧
令长
反义词:
无明确的反义词,但可以理解为“无官职”或“不掌权”。
相关词语:
县令
县牧
令长
官职
地方官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颇牧”是一个较为古老的词汇,并没有广为人知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造句:
这位颇牧治理有方,使得当地的百姓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