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隶


拼音pú lì
注音ㄆㄨˊ ㄌ一ˋ

繁体僕隸

仆隶

词语解释

仆隶[ pú lì ]

⒈  奴仆。

引证解释

⒈  奴仆。

《列子·仲尼》:“固不可事国君,交亲友,御妻子,制僕隶。”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王成 者, 固 之僕隶也。”
唐 姚合 《送孙山人》诗:“尘土衣裳重,腥羶僕隶饥。”
宋 苏辙 《历代论二·汉光武下》:“景 武 之后此风衰矣,大臣用舍仅如僕隶。”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火神》:“已而红焰满室,僕隶杂遝,拥一緋衣人至,据案而坐。”

分字解释


※ "仆隶"的意思解释、仆隶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没有做金钱的仆隶,纵情享用死死”是他们的座左铭。


AI解释


词语“仆隶”的意思:

“仆隶”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指奴隶或仆人。在现代汉语中,它主要用来形容地位低下、受人驱使的人。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仆隶”条目解释为:“奴仆,隶人。谓供人使令之人也。”

出处:

“仆隶”一词的出处较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就有“仆隶之人,不敢辞劳”的记载。

同义词:

仆从、奴仆、家仆、奴才、仆役等。

反义词:

主人、雇主、上司等。

相关词语:

奴隶、奴婢、家丁、奴才、仆人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关于“仆隶”的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一些历史故事。例如,古代战争中,战胜国往往将战败国的民众作为“仆隶”奴役。

用这个词语造句:

这位年轻人原本是家中的仆隶,后来因为勤劳聪明,得到了主人的赏识,逐渐晋升为家中的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