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度


拼音qì dù
注音ㄑ一ˋ ㄉㄨˋ

繁体氣度
词性名词


气度

词语解释

气度[ qì dù ]

⒈  气概和度量;气魄;风度。

气度非凡。

bearing;

⒉  诗文的气韵。

气度渊雅。

rhyme;

引证解释

⒈  气魄风度。

《晋书·苻坚载记下》:“猛 瓌姿儁伟,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二:“昭素 喜其开敏,谓人曰:‘观 李生 才能气度,他日必为卿相。’”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只见两个十五六的小官人,一齐走出来,一样打扮,气度也差不多。”
刘伯承 《回顾长征》:“﹝ 朱总司令 ﹞表现了坚定的政治原则性与伟大的气度。”

⒉  指诗文的气韵。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四:“杜审言 华藻整栗,小让 沉 宋,而气度高逸,神情圆畅。”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七子之作﹞气度渊雅逊 东汉,而魄力则过之;诗尤为悲壮。”

⒊  犹气运。

唐 吕岩 《七言》之五六:“长将气度随天道,不把言词问世徒。”

⒋  风气习俗。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河朔 气度尚在,常闻鬱鬱扼腕。”
老舍 《老字号》:“还有许许多多可宝贵的老气度,老规矩,由 周掌柜 一进门, 辛德治 看出来,全要完!”

国语辞典

气度[ qì dù ]

⒈  声势、度量。

《水浒传·第七五回》:「纵使招安,也看得俺们如草芥。……杀得他人亡马倒,梦里也怕。那时方受招安,才有些气度。」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一齐走出来,一样打扮,气度也差不多。」

心胸

分字解释


※ "气度"的意思解释、气度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我虽很欣赏他那从容不迫的气度,但就改不了自己的急性子。

2.最大地尊重别人,站在别人的出发点了解别人的所为,一种悲天悯人的气度。两朵云只有在同一高度相遇才能生成雨。

3.而在齐王左侧的椅上,坐着一个青袍绶带的儒雅男子,虽然是灰发霜鬓,却是神采奕奕,淡凝从容的气度,便在银安殿气势汹汹的众多武将猛士之中,也丝毫不显得逊色。

4.别说这两位衣着华贵气度不凡,单说这俩猛人能够在深夜踏入朔方镇,而安然无恙,小二就不敢欺生,连忙恭恭敬敬的将两人请入灯火通明的客栈。

5.器具庄重华贵,雍容典雅,艺术美感中浸透着典型的中国皇家气度,尽显宫廷风范。具有很高的观赏收藏价值。

6.当你得到大家的欣赏时,往往会感到非常高兴,这种高兴的心理往往演变为感谢。“为了报答社会之欣赏,我更要努力工作。”我认为人应有这样的胸怀和气度。

7.只见他衣饰华美,气度昂然,虎步龙行,踌躇志满,一行走,一行与四下里群豪笑语致意。

8.坚持读书,要永远走在你周围人的前面,追赶别人和被别人追赶会造就两种不同的气度。

9.她捧书的姿态是那么娴静典雅,使她浑身透出一种雍容端庄的大家闺秀气度。

10.听我兄弟说,凌壮士武艺超群,今日一见果然气度不凡,在下请问,诸位为何滞留此地,这四下荒无人烟,莫非也是躲避朝廷缉拿?


AI解释


词语“气度”的意思:

“气度”指的是一个人的气质和风度,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胸怀、气魄、举止等方面的修养和风度。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气度”的解释可能没有直接条目,但根据“气”和“度”的字义,可以推测“气度”可能是指“气”的宽广和“度”的适度,合起来即指宽广而适度的气质和风度。

出处:

“气度”一词的具体出处难以考证,但它在古代文学和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中。

同义词:

气魄、气概、气派、风范、风度、气宇轩昂、气宇不凡

反义词:

猥琐、胆怯、畏缩、拘谨、小气、狭隘

相关词语:

气定神闲、气吞山河、气冲斗牛、气吞万里如虎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一个与“气度”相关的网络故事是关于一位企业家在面对失败和困境时,依然保持乐观和宽广的胸怀,最终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气度”在逆境中的重要性。

造句:

在面对失败和挑战时,他的气度依然不减,始终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最终赢得了同事和客户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