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īngcháo

清朝


拼音qīng cháo
注音ㄑ一ㄥ ㄔㄠˊ
词性名词

清朝

词语解释

清朝[ qīng cháo ]

⒈  清晨。清明的朝廷。

引证解释

⒈  清晨。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七八:“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岗。”
宋 苏辙 《僧伽塔》诗:“方丈近闻延老宿,清朝留客语逡巡。”
明 唐寅 《白发》诗:“清朝揽明镜,元首有华丝。”

⒉  清明的朝廷。

《后汉书·列女传·班昭》:“吾性疏顽,教道无素,恒恐 子穀 负辱清朝。”
唐 罗隐 《中元甲子以辛丑驾幸蜀》诗之二:“敢恨甲兵为弃物,所嗟流品误清朝。”
宋 苏轼 《故李承之待制之六丈挽词》:“清朝竟不用,白首仍忧时。”
明 刘基 《拟连珠》之六八:“舞法之吏,不乐清朝。”

国语辞典

清朝[ qīng zhāo ]

⒈  清早、清晨。

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之七十九:「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南朝宋·谢惠连〈泛湖归出楼中望月〉诗:「晤言不知罢,从夕至清朝。」

清朝[ qīng cháo ]

⒈  清明的朝政。

《后汉书·卷八十四·列女传·曹世叔妻传》:「吾性疏顽,教道无素,恒恐子谷负辱清朝。」
宋·苏轼〈故李承之待制六丈挽词〉:「清朝竟不用,白首仍忧时。」

⒉  朝代名。(西元1644~1911)​满族爱新觉罗氏所建。为中国最后一个王朝,亡于辛亥革命。

英语Ch'ing or Qing dynasty (1644-1911)​

法语Dynastie Qing

分字解释


※ "清朝"的意思解释、清朝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清朝中叶,中国的版图很大。

2.晚清八旗子弟的不务正业,寻花问柳,表明清朝已经走向下坡路了。

3.一百零三、这位喀尔喀蒙古内附之后第一位下嫁的公主,不仅是连接满蒙两族的纽带,而且真正行使了清朝在蒙古的监国权力。

4.还有人不辞辛劳追溯牡丹千余年来的发展轨迹,并指出早在唐朝时期,牡丹就因艳冠群芳被誉为“花王”,清朝时慈禧曾封牡丹为国花,并在颐和园建国花台。

5.清朝末年,农民起义如同暴风骤雨,冲击着摇摇欲坠的清王朝。

6.晚清八旗子弟的不务正业,寻花问柳,表明清朝已经走向下坡路了。

7.到了清朝,放爆竹,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更加热闹了。

8.所谓中国长期闭关自守,其实是指清朝入主中原以后的时期。

9.清朝泉州翰林陈肇仁曾这样评价巧夺天工的永春纸织画技艺。

10.尽管此文明确指出,太后下嫁诏书确曾在宣统元年(1909年)被清朝内阁中书刘启瑞所发现,似乎不容置疑,不过其中还有如下令人莫解的问题。


AI解释


词语“清朝”的意思: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名称,存在于公元1644年至1912年,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由爱新觉罗·福临建立,定都北京,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十帝,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国力最强盛的时期之一。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清”字的解释为:“清,澄也。水静而明,去其浊也。”对于“朝”字的解释为:“朝,朝见也。一日之始也。”结合起来,“清朝”在康熙字典中的含义可能是指一个清明的朝代,即政治清明、国力强盛的时期。

出处:

“清朝”作为朝代名称的出处,直接来源于该朝的建立和统治。

同义词:

朝代、皇朝、大清

反义词:

衰朝、乱世、末世

相关词语:

康熙、乾隆、雍正、乾隆盛世、八旗、科举、鸦片战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清朝有许多著名的典故和故事,例如康熙帝的“三征噶尔丹”,乾隆帝的“十全武功”,以及著名的“康乾盛世”。在网络上有许多以清朝为背景的历史小说、电视剧、游戏等,这些作品中的故事和人物往往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话题。

用这个词语造句:

清朝末年,由于种种原因,国家陷入内忧外患,民众生活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