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ǐnzǎo

锓枣


拼音qǐn zǎo
注音ㄑ一ㄣˇ ㄗㄠˇ

繁体鋟棗

锓枣

词语解释

锓枣[ qǐn zǎo ]

⒈  刻板印刷。书板多用枣木,故称。

引证解释

⒈  刻板印刷。书板多用枣木,故称。

宋 王迈 《钱方言岩仲之泰尉尤溪》诗:“及瓜上日相催迫,鋟枣通宵细校讐。”

分字解释


※ "锓枣"的意思解释、锓枣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AI解释


词语“锓枣”的意思:

“锓枣”是指用刀刻在枣木上制成的印章。在古代,枣木质地坚硬,不易损坏,因此常用来制作印章。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锓枣”的解释为:“锓,刻也;枣,木名。以枣木为印材,故曰锓枣。”

出处:

“锓枣”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在古代文献中,有多处提及使用枣木制作印章的记载。

同义词:

锦章

金印

玉章

反义词:

破印

碎章

相关词语:

锤凿

刻印

砚台

砚石

印泥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关于“锓枣”的故事或典故并不常见。但可以想象,古代文人墨客在创作诗词、书画时,可能需要用锓枣制成的印章来钤印,以示作品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造句:

他的书房里摆放着几方锓枣,上面刻着各种吉祥的图案,显得格外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