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ū

秋期


拼音qiū qī
注音ㄑ一ㄡ ㄑ一

秋期

词语解释

秋期[ qiū qī ]

⒈  谓男女相约聚会的日期。语出《诗·卫风·氓》:“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⒉  指七夕。牛郎织女约会之期。

⒊  秋试的日期。

引证解释

⒈  谓男女相约聚会的日期。

语出《诗·卫风·氓》:“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县北有 女观山,厥处高显,回眺极目,古老传言,昔有思妇,夫官於 蜀,屡愆秋期,登此山絶望,忧感而死。”

⒉  指七夕。牛郎织女约会之期。

唐 沉佺期 《牛女》诗:“粉席秋期缓,针楼别怨多。”
唐 杜甫 《月》诗:“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 崔涂 《七夕》诗:“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⒊  秋试的日期。

清 张明弼 《冒姬董小宛传》:“吾大人虽离虎穴,未定归期,且秋期逼矣,欲破釜焚舟,冀一当,子盍归待之。”

国语辞典

秋期[ qiū qí ]

⒈  约定在秋天相会的日期。亦指牛郎织女相会时的七夕。

唐·沈佺期〈牛女〉诗:「粉席秋期缓,针楼别怨多。」

分字解释


※ "秋期"的意思解释、秋期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秋期”的意思:

“秋期”通常指的是秋天的时间段,也可以指某个具体的时间点或期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常用来指代秋季这个季节。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秋期”并未直接作为词条收录,但根据其字面意思,可以推测其解释可能为:秋天的时间,或指某个特定的时间期限。

出处:

“秋期”作为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其出处较为广泛,可以出现在各种文学、历史、诗词等作品中。

同义词:

秋日、秋季、金秋、三秋、霜降等。

反义词:

春期、夏期、冬日、冬日等。

相关词语:

秋收、秋色、秋菊、秋水、秋思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秋期”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并不多见,但可以联想到一些与秋天相关的民间传说或诗词故事。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句,其中“白日”可以理解为“秋日”,体现了秋天的景色。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今年的秋期,天空湛蓝,金黄的稻谷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一片丰收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