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ì xiāo dǎn duó
注音ㄑ一ˋ ㄒ一ㄠ ㄉㄢˇ ㄉㄨㄛˊ
成语解释
气消胆夺
繁体氣消膽奪
⒈ 形容畏惧到极点。
⒈ 形容畏惧到极点。
引《南史·贼臣传·侯景》:“初, 景 之围 臺城,援军三十万,兵士望青袍则气消胆夺。”
⒈ 气势消失,胆量也被夺走了。形容恐惧到了极点。
引《南史·卷八〇·贼臣传·侯景传》:「初,景之围台城,援军三十万,兵士望青袍则气消胆夺。」
词语“气消胆夺”的意思:
“气消胆夺”是一个成语,形容因为恐惧或震惊而失去勇气,情绪沮丧,胆量变小。通常用来形容人在极度紧张或恐惧的情况下,心理承受能力减弱,失去了面对困难的勇气。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没有直接收录“气消胆夺”这个成语,但根据成语的构成和意义,可以推测其与“气夺”、“胆寒”等成语有相似之处,都涉及到了失去勇气或胆量的意思。
出处:
这个成语的具体出处不详,但根据成语的结构和意义,可以推测它可能源自古代文学或民间故事,用以形容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
同义词:
惊慌失措、胆战心惊、心惊胆战、惊恐万状
反义词:
从容不迫、镇定自若、泰然处之、临危不惧
相关词语:
胆小如鼠、气壮山河、气宇轩昂、胆大心细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气消胆夺”这个成语较为通用,没有特定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关联。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情境下都可以用这个成语来描述。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地震的惊吓中,他的气消胆夺,连站都站不稳,只能紧紧抓住家人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