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ī yán lǜ
注音ㄑ一 一ㄢˊ ㄌㄩˋ
1.白居易读了老子后作七言律诗:吉凶祸福有来由,但要深知不要忧;只见火光烧润屋,不闻风浪覆虚舟。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虽异匏瓜谁不食?大都食足早宜休。
词语“七言律”:
意思:七言律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形式,每句七个字,通常分为上下两句,要求平仄、对仗严谨,属于格律诗的一种。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未直接出现“七言律”这个词,但关于七言诗,有“七言绝句”和“七言律句”的条目。七言绝句指的是每句七个字的绝句,而七言律句则是每句七个字的律诗。
出处:
七言律诗起源于唐代,是唐诗的主要形式之一。
同义词:
七言律诗、七律
反义词:
五言绝句、五律、词、散曲等非律诗形式的诗歌。
相关词语:
唐诗、宋词、律诗、绝句、平仄、对仗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七言律诗的一个著名典故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中的一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句诗以其凝练的表达和深刻的意境,成为了七言律诗的代表作。
造句:
他的这首七言律诗,通过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