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ànjiàn

劝谏


拼音quàn jiàn
注音ㄑㄨㄢˋ ㄐ一ㄢˋ

繁体勸諫

劝谏

词语解释

劝谏[ quàn jiàn ]

⒈  规劝谏诤。

引证解释

⒈  规劝谏诤。

唐 元稹 《连昌宫词》:“姚崇 宋璟 作相公,劝諫上皇言语切。”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同乡有个举人 朱大径 善口劝諫了几遭,只是不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秦生》:“取琖将尝,妻苦劝諫。生笑曰:‘快饮而死,胜於馋渴而死多矣。’”

国语辞典

劝谏[ quàn jiàn ]

⒈  规劝谏过。

唐·元稹〈连昌宫词〉:「姚崇宋璟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
《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八》:「同乡有个举人朱大经善口劝谏了几遭,只是不悟。」

分字解释


※ "劝谏"的意思解释、劝谏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劝谏”的意思:

劝谏是指以恳切的言辞向别人提出忠告,通常是对君主或上级提出意见,目的是希望对方能够改正错误或采纳正确的建议。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劝”字条目下的解释为:“说也,导也,诱也。谏,规过也。”而“谏”字条目下的解释为:“规过,讽谏,言也。”结合这两个字的解释,“劝谏”可理解为用言语引导他人改正过错。

出处:

“劝谏”一词最早见于《诗经》中的《大雅·抑》:“劝之以善,民亦劝矣。”这里的“劝”即含有劝谏之意。

同义词:

忠告、规劝、劝诫、进言、劝告、诤言、讽谏等。

反义词:

诽谤、诬告、陷害、阻挠等。

相关词语:

直言不讳、犯颜直谏、忠言逆耳、直言敢谏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一个著名的典故是《左传》中的“楚王好细腰”,讲的是春秋时期,楚王喜欢细腰,于是朝中的大臣们纷纷效仿,导致国家政治风气败坏。这时,一个名叫鲍叔牙的大臣上书劝谏楚王,告诉他这样的行为会误国,最终楚王被鲍叔牙的忠言所感,改正了错误。

网络故事中,劝谏也常常被用作比喻。例如,一些网络漫画或动画片中,主角通过劝谏他人,使之改变错误的想法或行为。

造句:

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他多次向领导劝谏,希望领导能够听取民意,改正错误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