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íng

趋庭


拼音qū tíng
注音ㄑㄨ ㄊ一ㄥˊ

繁体趨庭

趋庭

词语解释

趋庭[ qū tíng ]

⒈  亦作“趍庭”。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趍庭”。

《论语·季氏》:“﹝ 孔子 ﹞尝独立, 鲤 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 鲤 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 鲤 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 鲤 退而学礼。”
鲤,孔子 之子 伯鱼。后因以“趋庭”谓子承父教。 唐 王勃 《滕王阁序》:“他日趋庭,叨陪 鲤 对;今晨捧袂,喜託龙门。”
宋 王禹偁 《恩赐宰臣一子可尚书水部员外郎制》:“惟尔严父,为予大臣。嘉其调鼎之功,命及趋庭之子,俾升华省,仍列清曹。”
清 顾炎武 《与李霖瞻书》:“趍庭变学,既已引置 庄 岳 之间;挟策读书,亦都从游舞雩之下。”

国语辞典

趋庭[ qū tíng ]

⒈  指孔子之子伯鱼趋而过庭,并闻孔子言诗礼事。见《论语·季氏》。后引申为晚辈接受长辈的教诲。

唐·王勃〈滕王阁序〉:「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辰捧袂,喜托龙门。」

分字解释


※ "趋庭"的意思解释、趋庭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AI解释


词语“趋庭”的意思:

“趋庭”是一个汉语词汇,原指小步快走至庭院,后引申为恭敬地到长辈面前,表示尊敬或请示。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趋庭”条目解释为:“趋,小步也。庭,庭院也。谓恭敬地至长辈之前。”

出处:

“趋庭”一语最早见于《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在父母之所,恭而敬之,有命则行,无命则止,趋庭必敬,执经必正。”

同义词:

趋庭礼

趋庭之礼

趋庭之仪

反义词:

懈怠

懒散

不恭

相关词语:

尊长

敬老

尊敬

恭敬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趋庭”一词在网络上并没有特别著名的典故或故事,但常在讲述尊敬长辈、孝顺父母等传统美德时被提及。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孝顺被视为美德,子女们都会在父母面前趋庭致敬,以表达自己的敬意和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