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én

人格


拼音rén gé
注音ㄖㄣˊ ㄍㄜˊ
词性名词


人格

词语解释

人格[ rén gé ]

⒈  个人显著的性格、特征、态度或习惯的有机结合。

character; personality;

⒉  人的道德品质。

human dignity;

引证解释

⒈  人的性情、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

蔡元培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一)体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
闻一多 《<李白之死>序》:“此诗所述亦凭臆造,无非欲藉以描画诗人的人格罢了。”
老舍 《四世同堂》二五:“他以为教育不仅是教给学生一点课本上的知识,而也需要师生间的感情的与人格的接触。”

⒉  人的道德品质。

梁启超 《新民说》第五节:“忠孝二德,人格最要之件也。”
陈学昭 《工作着是美丽的》九:“﹝她﹞又没有卖淫,损害了家庭的名誉和自身的人格。”

⒊  谓人按照法律、道德或其他社会准则应享有的权利或资格。

瞿秋白 《赤俄之归途》四:“把一般争人格的青年学生,打得落花流水。”
茅盾 《动摇》八:“公家发配,太不尊重女子人格。”

国语辞典

人格[ rén gé ]

⒈  人的品格。

如:「他的人格高尚,令人敬仰。」

品德 品行 人品

⒉  心理学上指个体在生活历程中对人、己、事、物、环境,所显现的独特个性。一般用 法比「性格」广义。

⒊  法律上指得为权利、义务之主体的资格。

英语personality, integrity, dignity

德语Persönlichkeit (S, Psych)​

法语personnalité

分字解释


※ "人格"的意思解释、人格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神于天,圣于地"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能够自由翱翔不妥协于事实世界上很多规则与妨碍;又有爱岗敬业的才能,可以在这个大地上进行他举动的拓展。

2.体操和音乐二个方面并重,才能够成为完全的人格。因为体操能锻炼身体,音乐可以陶冶精神。

3.竺可桢学院混合4班班长方牧心说,大家都没想到“院士班主任”如此有亲和力,很期待4年里耳濡目染,学习他的学术作风以及人格魅力。

4.道哥在被谢小盟告之送给他女朋友的石头是真翡翠时,道哥忍不住骂道:"你先侮辱了我的人格,现在还来侮辱我的智商。"。

5.为顾客创造价值,尊重人格的经营。

6., 孔子之于饮食,既重其在安邦定国上的政治作用,又重其在人格修养上的道德内涵。

7.真正影响着我的并不是他的言语,而是他的人格魅力,他用他的行为给我上最生动的人生课堂!一直一直都很想写一篇文章来纪念他,今天终于有了这个机会,不是为了什么奖项,只是为了纪念我敬重的老师。

8.假如有人出卖生命水,要别人以人格作代价,聪明人决不肯买;因为耻辱地活着不如光荣地死去。萨迪

9.一个人一味地贬低别人并不能显示其伟大,真正高尚的人往往是在对待别人的失败中,显示其伟大人格的。暖言胜金,我们不可能给人太多的馈赠,但可以给予别人自尊和理解,它带给我们的可能是终生的尊重和感激。

10.盖我革命策源地之广东,凡百设施,将为我国之模范,且近来妇女解放运动,亦高唱入云,为我民众拥护之国民政府,正不宜有此奖励人格堕落之举。


AI解释


词语“人格”的意思:

“人格”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的道德品质、性格特征以及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涵盖了人的思想、情感、行为方式、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格”的解释有多个,但与“人格”直接相关的是“人格”一词本身,康熙字典并没有直接解释“人格”。不过,“格”字在康熙字典中的基本含义可以理解为规格、格式、品格等。

出处:

“人格”这个词语的具体出处难以追溯,但它是由“人”和“格”两个字组合而成,其中“人”指个体,“格”有规格、标准之意。因此,可以理解为“人格”是关于个体规格或标准的说法。

同义词:

个性

性格

品格

个性特征

反义词:

无性格

随波逐流

缺乏个性

相关词语:

人格魅力

人格尊严

人格独立

人格分裂

人格培养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一个著名的网络故事是关于“人格分裂”的,讲述的是一个年轻人因为长期的心理压力,导致其人格出现了分裂,形成了多个不同的“人格”。这个故事反映了人格分裂这一心理现象。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他的高尚人格赢得了同事们的尊敬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