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服


拼音rú fú
注音ㄖㄨˊ ㄈㄨˊ

儒服

词语解释

儒服[ rú fú ]

⒈  古代儒者的服饰。

⒉  泛指读书人的服装。

⒊  谓作为儒生。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儒者的服饰。 《礼记·儒行》:“鲁哀公 问於 孔子 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 孔子 对曰:‘ 丘 少居 鲁,衣逢掖之衣。长居 宋,冠章甫之冠。 丘 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

丘 不知儒服。’”
郑玄 注:“逢,犹大也。大掖之衣,大袂襌衣也。”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路 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⒉  泛指读书人的服装。

清 卓尔堪 《从军行》:“上堂仍儒服,未忍换戎装。”
丁玲 《母亲》:“不同的只是 武陵 家里供的是一个凤冠霞帔的老太太,而这里是一个儒服儒巾的少年。”

⒊  谓作为儒生。

明 李贽 《答邓明府》:“居士向日儒服而强谈佛,今居佛国矣,又强谈儒。”

分字解释


※ "儒服"的意思解释、儒服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子路自惭形秽,急忙退出,改易儒服,再正式去求见孔子,并拜孔子为师。

2., 一名脸色惨白、容颜凄美的少妇正斜身侧躺将头枕于一儒服男子胸前,仔细倾听着占卜师对刚刚出生的儿子的占卜。

3.子路自惭形秽,急忙退出,改易儒服,再正式去求见孔子,并拜孔子为师。

4.子路自惭形秽,急忙退出,改易儒服,再正式去求见孔子,并拜孔子为师。


AI解释


词语“儒服”的意思:

“儒服”指的是儒者的服装,通常指古代中国士大夫所穿的服饰,具有儒雅、文质彬彬的特点。这种服饰反映了儒家思想对个人品德和外在形象的要求。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儒服”可能被解释为“儒者之服,即儒生所穿之衣。”这里的“儒”指的是儒家,而“服”指的是衣服。

出处:

“儒服”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如《史记》、《汉书》等,这些文献中经常提到儒者的服饰。

同义词:

儒衣

士服

文士服

反义词:

武装

俗服

相关词语:

儒者

儒雅

儒生

儒风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儒服”的典故,可以提到孔子的故事。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提倡“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而他的弟子们也穿着儒服,以示对儒家思想的尊崇。

造句:

在古代的书院里,学子们身着儒服,端坐于书桌前,专心致志地研读经典,以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