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ān bàng gǔ
注音ㄙㄢ ㄅㄤˋ ㄍㄨˇ
⒈ 即花鼓,用三棒上下敲击,故名。
⒈ 即花鼓,用三棒上下敲击,故名。 《通俗编·俳优》引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吴 越 间妇女用三棒上下击鼓,谓之三棒鼓。 江 北 凤阳 男子尤善,即 唐 三杖鼓也。
引咸通 中, 王文举 好弄三杖鼓,打撩万不失一,杖音与歌声句拍附和为节,又能夹一刀弄之。”
关启普 《扑不灭的火》:“一天,我们村上出现了几个唱大鼓的。他们敲着三棒鼓,开头唱的是《水浒》、《三国》里的故事;等人多了,他们就唱起新编的《翻身谣》来。”
1.常德作为湖南著名的曲艺之乡,民间广泛流传了鼓盆歌、渔鼓、说鼓、对鼓、三棒鼓、地花鼓、薅草锣鼓、番邦鼓、跳三鼓、围鼓等一系列“鼓书”形式。
词语“三棒鼓”:
意思:三棒鼓,指用三根鼓槌敲击鼓,比喻轻快地击鼓或说话,多用于形容人说话风趣、幽默。
康熙字典解释:康熙字典中未收录“三棒鼓”一词,但根据字面意思,可以推测其与鼓乐有关。
出处:该词语源于民间,具体出处不详。
同义词:三棒鼓的近义词有“三棒鼓儿”、“三棒鼓声”等。
反义词:与“三棒鼓”相对的词语有“沉闷”、“严肃”等。
相关词语:鼓、鼓槌、鼓声、鼓乐、鼓掌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暂无明确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三棒鼓”相关。
造句:他讲笑话时总是那么风趣,三棒鼓地说着,让人忍不住捧腹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