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ngshèn

桑葚


拼音sāng shèn
注音ㄙㄤ ㄕㄣˋ
词性名词

桑葚

词语解释

桑葚[ sāng shèn ]

⒈  桑树的果实。味甜可食。中医亦以入药。

引证解释

⒈  桑树的果实。味甜可食。中医亦以入药。

《诗·卫风·氓》:“吁嗟鳩兮,无食桑葚。”
朱熹 集传:“葚,桑实也。”
《晋书·张天锡传》:“桑葚甜甘,鴟鴞革响。”
巴金 《抹布集·杨嫂》:“熟透了的桑葚的味道是多么地甜。”

国语辞典

桑葚[ sāng shèn ]

⒈  桑树所结的果实。成熟时有呈白色或紫黑色二种,味甘可食。也作「桑椹」。

英语mulberry fruit (Fructus mori)​

德语Maulbeere (S)​, Maulbeere (S)​

法语fruit du mûrier blanc

分字解释


※ "桑葚"的意思解释、桑葚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夏至吃干果,补血又美容,桑葚干煮粥,补铁功效显,葡萄干养颜,每天一小把,桂圆肉泡茶,改善血循环,黑枣干煲汤,安眠缓疲乏。关怀已送上,快乐又安康!

2.鲜桑葚100克,洗净绞汁放小锅内,取文火熬浓,徐徐调入蜂蜜25克,冷却后装瓶。

3.他时常拿着长杆向外探着身子给孩子们摘桑葚,地上掉落的全是浓紫深红的桑葚,小丫头们叽叽喳喳雀跃不已。


AI解释


词语“桑葚”的意思:

桑葚,读音为sāng shèn,是指桑树的成熟果实,呈紫红色,味甜可食,也常用于中医。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桑葚”的解释为:“桑葚,桑实也。可食,味甘,性温,无毒。主补五脏,明目,长发,润燥,止渴。”

出处:

“桑葚”的出处较早,可追溯至《诗经》中的《郑风·野有蔓草》:“有蔓草兮,零露漙兮。有美一人兮,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兮,婉如清扬。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同义词:

桑果、桑实、桑椹

反义词:

无特定反义词

相关词语:

桑树、桑叶、桑蚕、桑梓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一个与“桑葚”相关的网络故事是关于古代一位名叫白居易的诗人。据说白居易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常常到桑树下捡桑葚吃。有一天,他在路上遇到了一个富家子弟,富家子弟嘲笑他说:“你为什么吃桑葚?”白居易回答说:“桑葚虽小,却能饱腹;诗虽短,却能传世。”这个故事后来成为了鼓励人要有远大志向的典故。

用这个词语造句:

春天的田野里,桑葚熟透了,像一颗颗紫色的珍珠挂满了枝头,引得孩子们纷纷前来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