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ng

桑土


拼音sāng tǔ
注音ㄙㄤ ㄊㄨˇ

桑土

词语解释

桑土[ sāng tǔ ]

⒈  宜于植桑的土地。

引证解释

⒈  宜于植桑的土地。

《书·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
孔颖达 疏:“宜桑之土既得桑养蚕矣。”
《史记·夏本纪》:“九河既道, 雷夏 既泽, 雍 沮 会同,桑土既蚕,於是民得下丘居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泿水》:“高则桑土,下则沃衍,林麓鸟兽,于何不有。”

⒉  指桑根皮。参见“桑土绸繆”。

分字解释


※ "桑土"的意思解释、桑土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桑土”的意思:

“桑土”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桑树所生长的土壤。桑树是养蚕的重要植物,其根深叶茂,对土壤的要求较高,因此“桑土”有时也用来比喻肥沃的土壤。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桑土”条目下的解释为:“桑土,桑之土壤也。土中多桑,故以桑为名。”

出处:

“桑土”这个词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中,如《诗经》等。《诗经》中有“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的诗句,其中“桑之未落”即指桑树。

同义词:

桑土的同义词有:桑壤、桑园土等。

反义词:

桑土的反义词有:瘠土、瘦土等。

相关词语:

与“桑土”相关的词语有:桑蚕、桑叶、桑园、桑梓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桑土”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不多,但可以联想到古代农业社会,人们将桑树视为宝树,因为它不仅能提供木材,还能养蚕。在古代,有“桑梓之地”的说法,意指故乡,因为桑树和梓树是古代常见的树木,人们常在故乡种植这些树,因此“桑梓”也成了故乡的代名词。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江南的桑土上,农民们辛勤劳作,培育出优质的桑叶,为养蚕事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