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ān rén
注音ㄙㄢ ㄖㄣˊ
⒈ 三位仁人。指殷末之微子、箕子、比干。
⒈ 三位仁人。指 殷 末之 微子、箕子、比干。《论语·微子》:“微子 去之, 箕子 为之奴, 比干 諫而死。
引孔子 曰:‘ 殷 有三仁焉。’”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三仁去国,五曜入房。”
宋 王安石 《推命对》:“桀 紂 之世, 飞廉 进而三仁退,是天人之道悖也。”
明 蔡汝柟 《创建大復何先生祠记》:“故 比干 剖心, 箕子 不以演畴贬节; 季路 结缨, 游夏 不以文章损誉;三仁四科,其致一也。”
词语“三仁”指的是三种仁爱的品质或行为,常用于形容人的道德修养。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三仁”并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条目出现,但“仁”字本身有“仁爱”、“仁慈”之意,可以推测“三仁”应指三种仁爱的品质。
出处
“三仁”这个词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出处,它更多的是一种成语或俗语。
同义词
仁爱、仁慈、仁心、仁德
反义词
残忍、冷酷、无情
相关词语
仁者、仁政、仁者见之、仁至义尽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三仁”并不是一个常见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但在讲述人物品质时,可能会用“三仁”来形容某人具有高尚的仁爱品质。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他以其高尚的三仁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