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n

三牺


拼音sān xī
注音ㄙㄢ ㄒ一

繁体三犧

三牺

词语解释

三牺[ sān xī ]

⒈  三只纯色的牛。

⒉  指祭祀用的雁、鹜、雉。《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六畜、五牲,三牺,以奉五味。”孔颖达疏引服虔云:“三牺,雁、鹜、雉。”一说指牛羊豕。

引证解释

⒈  三只纯色的牛。

《左传·僖公二十九年》:“介葛卢 闻牛鸣,曰:‘是生三牺,皆用之矣。’”

⒉  指祭祀用的雁、鹜、雉。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六畜、五牲,三牺,以奉五味。”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云:“三牺,鴈、鶩、雉。”
一说指牛羊豕。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下》:“今案五牲,牛羊豕犬鸡也;三牺,牛羊豕也。”
汉 班固 《东都赋》:“於是荐三牺,效五牲;礼神祇,怀百灵。”

分字解释


※ "三牺"的意思解释、三牺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三牺”指的是古代祭祀时用的三种牲畜,通常指牛、羊、猪。在中国古代,祭祀是极为重要的礼仪活动,牲畜作为祭品,象征着对神灵的敬意和供奉。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没有直接收录“三牺”这个词语,但根据其组成部分,“三”表示三个,“牺”通常指祭祀用的牲畜,因此“三牺”可以理解为三种祭祀用的牲畜。

出处:

“三牺”这个词语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它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与祭祀礼仪相关的文献中。

同义词:

三牲

三牲祭

反义词:

无祭

空祭

相关词语:

祭祀

祭品

祀典

祭坛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三牺”这个词语在网络故事或典故中并不常见,但可以联想到古代的祭祀文化。例如,在讲述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故事中,可能会提到“三牺”作为祭品。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的祭祀仪式中,三牺(牛、羊、猪)是必不可少的祭品,象征着对神灵的崇敬和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