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ǎnyuè

散乐


拼音sǎn yuè
注音ㄙㄢˇ ㄩㄝˋ

繁体散樂

散乐

词语解释

散乐[ sàn lè ]

⒈  古代乐舞名。原指周代民间乐舞。南北朝后,成为“百戏”的同义语。

⒉  宋元以后指民间艺人。亦指民间剧团。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乐舞名。原指 周 代民间乐舞。 南北朝 后,成为“百戏”的同义语。

《周礼·春官·旄人》:“掌教舞散乐、舞夷乐。”
郑玄 注:“散乐,野人为乐之善者,若今黄门倡矣。”
《周书·宣帝纪》:“散乐杂戏、鱼龙烂漫之伎常在目前。”
《旧唐书·音乐志二》:“散乐者,歷代有之,非部伍之声,俳优歌舞杂奏……总名百戏。”

⒉  宋 元 以后指民间艺人。亦指民间剧团。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二:“今人呼路岐乐人为散乐。”
宋 无名氏 《错立身》戏文第一出:“因迷散乐 王金榜,致使爹爹捍离门。”
宋 无名氏 《错立身》戏文第四出:“老身幼习伶伦,生居散乐。”
元 汤式 《一枝花·子弟每心寄青楼爱人》套曲:“少不得留与青楼做散乐,倒不眊眊。”

国语辞典

散乐[ sǎn yuè ]

⒈  一种乐曲:(1)​ 先秦的一种宫廷乐舞。专指六乐及小舞以外,由低级乐官所掌握的民间乐舞。汉·郑玄·注:「散乐,野人为乐之善者。若今黄门倡矣。」(2)​ 南北朝后各种戏、乐的表演。

《周礼·春官·旄人》:「掌教舞散乐,舞夷乐。」
《周书·卷七·宣帝纪》:「散乐杂戏鱼龙烂漫之伎,常在目前。」
《旧唐书·卷二九·音乐志二》:「散乐者,历代有之,非部伍之声,俳优歌舞杂奏……如是杂变,总名百戏。」

⒉  宋、元以后,称民间艺人或专业戏曲艺人为「散乐」。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宦门子弟错立身·第一出》:「因迷散乐王金榜,致使爹爹捍离门。」

分字解释


※ "散乐"的意思解释、散乐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散乐”的意思:

“散乐”是指古代中国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它不同于宫廷乐或庙堂乐,通常是由民间艺人自发组织,以娱乐大众为目的的音乐活动。散乐的曲目多样,表演形式灵活,包括歌曲、器乐、舞蹈等。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没有直接收录“散乐”这个词语,但根据其解释,可以推测“散乐”可能被归类在“乐”字条下,解释为“民间之乐”。

出处:

“散乐”这个词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学和史书中的记载,如《汉书·艺文志》中就有关于散乐的描述。

同义词:

民间乐

俗乐

百戏

反义词:

宫廷乐

庙堂乐

相关词语:

音乐

艺术表演

民间艺术

娱乐活动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散乐”是古代的词语,并没有直接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但可以联想到一些古代的民间传说或历史故事,如《白蛇传》中的民间音乐元素,或者《西游记》中描述的民间艺人表演。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的市集中,各种散乐表演此起彼伏,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