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ān dìng cáo
注音ㄕㄢ ㄉ一ㄥˋ ㄘㄠˊ
繁体刪定曹
词语“删定曹”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负责删改和审定文字的机构或官职。
意思:指古代官署名,主要负责删改审定文献、文书等。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没有直接收录“删定曹”这一词条,但从“删定”一词的解释可以推断出“删定曹”的含义。康熙字典中“删”字的解释为“削除不当之文”,“定”字的解释为“审订”。
出处:
“删定曹”作为官署名,最早出现在唐代。唐代设有删定局,负责对国家文献进行删改审定。
同义词:
修订、审订、编辑
反义词:
删减、删除
相关词语:
文献、文书、史册、编纂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删定曹”的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对文献的整理与修订,如司马迁的《史记》经过多次删定才成书。
用这个词语造句:
唐代时,删定曹的官员们肩负着对国家文献进行删定审订的重任,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