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删定官删定官的意思
shāndìngguān

删定官


拼音shān dìng guān
注音ㄕㄢ ㄉ一ㄥˋ ㄍㄨㄢ

繁体刪定官

删定官

词语解释

删定官[ shān dìng guān ]

⒈  古代官名。负责修改审定律令。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官名。负责修改审定律令。参见“删定郎”。

《旧唐书·刑法志》:“则天(武则天 )又敕内史 裴居道 ……与删定官 袁智弘 等十餘人,删改格式,加计帐及勾帐式,通旧式成二十卷。”
宋 洪迈 《夷坚乙志·骆将仕家》:“淳熙 癸卯, 张晋英 涛 自西外宗教授入为敕令删定官,絜家到都城。”

分字解释


※ "删定官"的意思解释、删定官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删定官”的意思:

“删定官”是指古代负责审阅、删改和确定文献、书籍内容或文字的官员。他们通常在皇帝或朝廷的授权下工作,负责对文献进行整理和修订,以确保其准确性和适宜性。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没有直接解释“删定官”的条目,但根据其字面意思,可以推测“删定官”可能是指负责“删”除不当内容、“定”立正确文字的官员。

出处:

“删定官”这一词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出处,它是一个概括性的称谓,用于描述古代文献整理工作中的一种职务。

同义词:

审阅官

修订官

校勘官

反义词:

无明确反义词,因为“删定官”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职务,没有直接的反义职务。

相关词语:

文献整理

校对

校勘

编纂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删定官”是一个历史职务,并没有与之直接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不过,可以联想到古代皇帝对文献的重视,以及删定官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删定官负责对史书进行仔细的审阅和删定,以确保历史记录的准确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