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àng dǎ zū
注音ㄕㄤˋ ㄉㄚˇ ㄗㄨ
⒈ 预收田租。
⒉ 引申为先付酬金后办事。
⒈ 预收田租。
引《解放日报》1944.6.19:“民国 六年后,又都改成了‘上打租’,十月十五即得将下年的租子交了。”
⒉ 引申为先付酬金后办事。
引张寿臣 《麦子地》:“我这个教书的可是有一样儿啊,得先给学钱,念一个月再给钱可不干,我这是‘上打租’。”
词语“上打租”:
意思:这个词语在古汉语中指的是向上级官员缴纳租税或贡物,也指向上级官员或上级部门报告情况。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上,往也。打,给也。租,税也。谓向朝廷缴纳租税。”
出处:
这个词语出自古代文献,常见于历史记载和文学作品中,用于描述古代官府对民间征收租税或贡物的行为。
同义词:
纳税
缴贡
上供
交纳租税
反义词:
抗税
逃税
躲税
相关词语:
租税
贡品
官府
徭役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上打租”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不多,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有关于地方豪绅向上级官府缴纳租税的描述,这些作品中的故事可以作为与“上打租”相关的故事背景。
造句:
明朝末年,农民生活困苦,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将家中仅有的粮食上打租,以图求得官府的庇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