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尚书省尚书省的意思
shàngshūshěng

尚书省


拼音shàng shū shěng
注音ㄕㄤˋ ㄕㄨ ㄕㄥˇ

繁体尚書省

尚书省

词语解释

尚书省[ shàng shū shěng ]

⒈  官署名。东汉设置,称尚书台,或称中台。南北朝时始称尚书省,下分各曹,为中央执行政务的总机构。唐代曾改称文昌台、都台、中台,旋复旧称。尚书省与中书省、门下省合称三省。长官为尚书令,其副职为左右仆射。元代尚书省时置时废;明代各部均直接对君主负责,遂不设尚书省;清制同。

引证解释

⒈  官署名。 东汉 设置,称尚书台,或称中台。 南北朝 时始称尚书省,下分各曹,为中央执行政务的总机构。 唐 代曾改称文昌台、都台、中台,旋复旧称。尚书省与中书省、门下省合称三省。长官为尚书令,其副职为左右仆射。 元 代尚书省时置时废; 明 代各部均直接对君主负责,遂不设尚书省; 清 制同。

国语辞典

尚书省[ shàng shū shěng ]

⒈  官署名。秦、汉置尚书掌奏章文书,至唐、宋,与中书省、门下省合称为「三省」,下统六部,分掌国政。明初设六部尚书,分为六署,属中书省;洪武十三年撤中书省,分其政于六部,而尚书之权始重。因古时尚书省多位在宫阙的北面,故也称为「北省」。

分字解释


※ "尚书省"的意思解释、尚书省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自中唐以后,由于仆射被排斥于宰相行列之外,尚书省的地位因受到使职差遣的冲击,加上用非其人,其享有的地位就逐渐下降了。


AI解释


词语“尚书省”的意思:

尚书省是中国古代官署名,是皇帝直属的中央行政机关之一,主要负责处理国家政务,尤其是文书、奏章的起草、审核和颁发等事务。它是古代中央政府的一个重要部门,相当于现代的国务院。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尚书省”的解释是:“尚书省,官署名,掌文书之官。”

出处:

尚书省的名称最早见于《周礼》,但作为官署名称,其正式设立是在秦朝。后来,尚书省在汉、魏、晋、南北朝等朝代都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同义词:

尚书台

中书省(在唐代,中书省与尚书省并称为“二省”,负责中央政务)

反义词:

无明确反义词,但可以相对于“尚书省”而言的是地方官署,如“郡”、“县”。

相关词语:

尚书(官员职位)

吏部(古代官署,负责官员的选拔、考核等)

部属(指尚书省下属的各部)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尚书省的一个著名典故是“唐太宗罢尚书省”,讲述了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罢免了尚书省的官员,改由皇帝直接管理国家政务的故事。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尚书省的官员们负责起草和审核重要的国家文件,因此他们的工作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例如,唐代著名政治家魏征就曾担任过尚书省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