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

词语解释
上巳[ shàng sì ]
⒈ 旧时节日名。
引证解释
⒈ 旧时节日名。 汉 以前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 魏 晋 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不必取巳日。
引《后汉书·礼仪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於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
《宋书·礼志二》引《韩诗》:“郑国 之俗,三月上巳,之 溱洧 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拂不祥。”
唐 席元明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诗:“日惟上巳,时亨 有巢。”
宋 吴自牧 《梦粱录·三月》:“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觴故事,起於 晋 时。 唐 朝赐宴 曲江,倾都褉饮踏青,亦是此意。”
但也有仍取巳日者。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一折:“今日乃三月初八日,上巳节令, 洛阳 王孙士女,倾城翫赏。”
国语辞典
上巳[ shàng sì ]
⒈ 汉以前定农历的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有修禊之俗,以拔除不祥。魏晋以后,则改在农历的三月三日。
引《续汉书志·第四·礼仪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
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三月》:「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亦是此意。」
分字解释
※ "上巳"的意思解释、上巳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上巳”:
意思:上巳,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是春季的一个重要节日。这个节日有沐浴更衣、踏青游玩、放风筝等习俗,是古代人们祈求福祉、驱邪避灾的日子。
康熙字典解释:康熙字典中对于“上巳”的解释为:“上巳,三月三日也。古俗以是日为上巳节,浴于兰汤,以祓除不祥。”
出处:《诗经·郑风·溱洧》中有“上巳之日,于沼于沚”的记载,这是关于上巳节最早的文献记载。
同义词:春浴、三巳、三月三
反义词:无特定反义词,但可以理解为与节日相关的活动相对的日常活动。
相关词语:兰汤、祓禊、踏青、放风筝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上巳节有一个著名的典故,即古代诗人屈原在楚国被放逐后,于上巳节这一天投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有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今年的上巳节,天气格外晴朗,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去河边沐浴,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健康。
相关词语
- shàng yī上衣
- shàng fāng上方
- shēn shàng身上
- lù shàng路上
- shàng mén上门
- nán shàng jiā nán难上加难
- qīn shàng chéng qīn亲上成亲
- zuì shàng jiā zuì罪上加罪
- tóu shàng zhuó tóu头上著头
- liǎn shàng脸上
- shàng jī上隮
- shàng xué上学
- shàng yī yī guó上医医国
- xiàng shàng向上
- sòng huò shàng mén送货上门
- shàng dū上都
- shàng jìn上进
- shàng tiáo上调
- shàng fāng jiàn上方剑
- shàng cè上策
- gāo gāo zài shàng高高在上
- xīn shàng心上
- shàng jì上计
- shàng jì上记
- shàng mǎ上马
- gǎn shàng赶上
- zhì shàng至上
- tóu shàng ān tóu头上安头
- shǒu shàng手上
- chéng qiān shàng wàn成千上万
- bǎn shàng dìng dīng板上钉钉
- chuáng shàng ān chuáng床上安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