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床

词语解释
蛇床[ shé chuáng ]
⒈ 亦作“虵床”。
⒉ 见“蛇床”。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蛇床”。亦作“虵床”。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约80厘米,圆柱,具纵棱。叶三回三出式羽状全裂,最终裂片线形。夏季开花。果实卵圆形,可入药,称蛇床子,有小毒,主治阳痿、带下、腰酸、阴部湿痒等症。煎汤外洗,可治疥癣湿疹。
引《淮南子·氾论训》:“夫乱人者,芎藭之与藁本也,蛇牀之与麋芜也,此皆相似者。”
《山海经·中山经》“其草多葌蘪芜芍药芎藭” 晋 郭璞 注:“蘪芜似蛇牀而香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五华九实”自注:“九实者,连前实、槐实、栢实、兔丝实、女贞实、蛇床实、蔓荆实、蓼实。”
南朝 宋 鲍照 《药奁铭》:“或繁虎杖,或乱虵床,故不世不可以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蛇床》:“蛇虺喜卧于下食其子,故有蛇牀、蛇粟诸名。其叶似蘼芜,故曰墻蘼。 《尔雅》云:盱,虺牀也。”
分字解释
※ "蛇床"的意思解释、蛇床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蛇床”:
意思:
“蛇床”是指一种植物,学名为“Cnidium monnieri”,又称“蛇床子”,属于伞形科植物。它的种子具有药用价值,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腰膝冷痛、阴部湿痒等症状。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蛇床”条目解释为:“蛇床子,一名野胡萝卜子,味辛温,无毒。主治腰痛,阴痒,湿痹,寒湿脚气。”
出处:
“蛇床”作为植物名称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医药书籍,如《神农本草经》等。
同义词:
蛇床子
野胡萝卜子
反义词:
无
(蛇床作为一个植物名,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相关词语:
药材
中药
湿痹
腰痛
阴痒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蛇床”的网络故事或典故相对较少,但在一些中药文化论坛或博客中,可能会出现与蛇床子相关的药用故事或民间传说。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山区,村民们常用蛇床子来泡脚,以缓解风湿疼痛。
相关词语
- shé jì蛇迹
- dì tǔ shé地土蛇
- lín chuáng临床
- shé jǐ蛇脊
- chuáng shàng ān chuáng床上安床
- bō cǎo xún shé拨草寻蛇
- dú shé毒蛇
- huà shé化蛇
- mù chuáng木床
- shé máo蛇矛
- chuáng shàng shī chuáng床上施床
- dǎ cǎo jīng shé打草惊蛇
- sù mù chuáng素木床
- jī chuáng机床
- chuáng xià ān chuáng床下安床
- chuáng shàng dié chuáng床上迭床
- yī chuáng一床
- xiā shé虾蛇
- shé líng蛇灵
- fù shé shì shǒu,zhuàng shì jiě wàn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 shé fù wén蛇腹纹
- lóng shé fēi wǔ龙蛇飞舞
- wēi shé逶蛇
- yī shé tūn xiàng一蛇吞象
- shé shī蛇师
- shé shì蛇市
- chòng chuáng冲床
- shé biāo蛇藨
- shé tóu蛇头
- shé chuáng蛇床
- shé chuáng蛇床
- bá bù chuáng拔步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