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é duān
注音ㄕㄜˊ ㄉㄨㄢ
⒈ 舌尖,舌头。
⒉ 舌所以言,因引申为言词。
⒈ 舌尖,舌头。
引《韩诗外传》卷七:“君子避三端:避文士之笔端,避武士之锋端,避辩士之舌端。”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辞者,舌端之文,通己於人。”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即有时偶涉诗书,亦係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
⒉ 舌所以言,因引申为言词。
引《北齐书·卢文伟传》:“询祖 词情艷发,早著声名,负其才地,肆情矜骄,京华人士,莫不畏其舌端。”
唐 元稹 《和乐天赠樊著作》:“是时 游 夏 辈,不敢措舌端。”
词语“舌端”的意思是指舌头尖部,也可以比喻说话的边缘或边缘的话。
康熙字典解释:
舌端,音舌端,指舌之尖处。《礼记·曲礼上》:“舌端不吐。”
出处:
《礼记·曲礼上》
同义词:
舌尖、舌尖儿、舌尖子
反义词:
舌底、舌根
相关词语:
舌尖舞、舌尖儿上的中国、舌尖上的美食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有一个网络故事叫做《舌尖上的中国》,讲述了中国各地美食的故事,其中“舌尖”一词被广泛使用,与“舌端”有一定的关联。
造句:
他站在讲台上,舌端微微颤抖,紧张地开始了他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