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ěnyuē

沈约


拼音shěn yuē
注音ㄕㄣˇ ㄩㄝ

繁体沈約

沈约

词语解释

沈约[ shěn yuē ]

⒈  (441-513)南朝梁文学家。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历仕宋、齐、梁三代,在梁代官至尚书令,封建昌县侯。死后谥号为隐。在诗的声律上创“四声”、“八病”之说,对古体诗向律诗的转变起了重要作用。所著《宋书》为二十四史之一。明人辑有《沈隐侯集》。

国语辞典

沈约[ shěn yuē ]

⒈  人名。(西元441~513)​字休文,南朝梁武康人(今浙江省武康县)​。笃志好学,博通群书,撰四声谱,分字为平上去入四声,为声韵学上一大变迁。累官尚书仆射、尚书令,卒谥隐。著有《晋书》、《宋书》、《齐纪》、《梁武纪》等,有文集百卷。

分字解释


※ "沈约"的意思解释、沈约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典故张敞画眉与韩寿偷香,相如窃玉、沈约瘦腰合成古代四大风流韵事。

2.譬如沈约,由于家世坎坷,所以老成持重,轻易不肯臧否人物。

3.于是沈约沈约作为士林领袖,便作《均圣论》为梁武帝的佛教佛教政策辩护,同时对梁武帝的一些过于刺激性的崇佛言词稍加冲淡,有补台的作用。

4.自西晋潘岳《悼亡诗三首》开悼亡诗之先河,齐梁诗人沈约,隋诗人薛德音、梁江淹,及至当朝元稹和李商隐都擅长此类创作,及至蔚为大观,成为独特的悼念文化。


AI解释


词语“沈约”的意思:

“沈约”本指人名,沈约(公元441年—513年),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南朝宋、齐、梁三朝的大臣、文学家。在现代汉语中,“沈约”有时也用来泛指学识渊博、才情出众的人。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人。齐、梁间文士,博学多才。”

出处:

沈约的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南史·卷六十七·列传第五十七》以及《梁书·卷二十一·列传第十五》。

同义词:

博学、才子、儒雅等。

反义词:

无知、愚昧、粗俗等。

相关词语:

沈约诗、沈约赋、沈约文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沈约”是人名,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不过,在文学领域,沈约被誉为“文坛巨匠”,他的文学作品在后世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用这个词语造句:

沈约的才华横溢,不仅为南朝文坛增色不少,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