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īài

蓍艾


拼音shī ài
注音ㄕ ㄞˋ

蓍艾

词语解释

蓍艾[ shī ài ]

⒈  蓍草与艾草。

⒉  耆艾。蓍,用同“耆”。古称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因以指老年。

引证解释

⒈  蓍草与艾草。

晋 皇甫谧 《高士传·老莱子》:“当时世乱,逃世耕於 蒙山 之阳,莞葭为墙,蓬蒿为室,枝木为牀,蓍艾为席。”

⒉  耆艾。蓍,用同“耆”。古称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因以指老年。

唐 杨炯 《常州刺史伯父东平杨公墓志铭》:“言旋旧国,保兹蓍艾。”

分字解释


※ "蓍艾"的意思解释、蓍艾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蓍艾”的意思:

“蓍艾”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来泛指老年人。其中,“蓍”指的是一种植物,古代用来占卜;而“艾”也是一种植物,常用来做药草。这两个字合起来,比喻年老,常用来形容年纪大的人。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蓍艾”的解释为:“蓍艾,老也。言其年高如蓍艾之艾也。”

出处:

“蓍艾”一词的出处较早,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小雅·采采》篇:“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陟彼南山,言采其艾。陟彼北山,言采其杞。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采苹,于沼于陂。”这里的“言采其艾”即是指采摘艾草。

同义词:

老年人

老者

白发

老态

反义词:

少年

青年

少壮

相关词语:

老龄化

老龄

老龄产业

老龄社会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蓍艾”这个词语在网络上并没有特别著名的典故或故事,但在一些古诗词中,常用来表达对老年人的尊敬和怀念。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赠卫八处士》中有“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呼儿莫惜金樱子,风起须臾乱落花。”这首诗中,“鬓发各已苍”即用“蓍艾”来形容老年人的头发变白。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这个老龄化日益严重的时代,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蓍艾群体的生活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