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失匕箸失匕箸的意思
shīzhù

失匕箸


拼音shī bǐ zhù
注音ㄕ ㄅ一ˇ ㄓㄨˋ

失匕箸

词语解释

失匕箸[ shī bǐ zhù ]

⒈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谓因受惊而失落手中的餐具。后称受惊失措为“失箸”、“失匕”。

引证解释

⒈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是时 曹公 从容谓 先主 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 操 耳。

本初 之徒,不足数也。’ 先主 方食,失匕箸。”
谓因受惊而失落手中的餐具。后称受惊失措为“失箸”、“失匕”。 宋 苏轼 《唐道人言天目山上俯视雷雨》诗:“山头只作婴儿看,无限人间失箸人。”
宋 苏轼 《曹既见和复次韵》:“谁令妄惊怪,失匕号万窍。”

分字解释


※ "失匕箸"的意思解释、失匕箸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失匕箸”的意思:

“失匕箸”是一个成语,原意是指宴席上因紧张或恐惧而不小心掉落了汤匙和筷子。后用来比喻因紧张、惊慌或其他原因而失去镇定,行为失措。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失匕箸”的解释较为简略,未详细展开。

出处:

成语“失匕箸”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常见的说法是出自《战国策·齐策二》,描述了战国时期齐国使者孟尝君宴请楚王的故事。在宴会上,孟尝君因为紧张而失匕箸,表现出了自己的谦逊和礼貌。

同义词:

慌张失措、惊慌失措、失态失措

反义词:

镇定自若、从容不迫

相关词语:

宴席、礼仪、紧张、慌乱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失匕箸”的故事,最著名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在宴请楚王时,孟尝君因为紧张而失匕箸,但楚王并没有责怪他,反而称赞了他的谦逊。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成语“失匕箸”,用来形容因紧张而失态。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重要的面试中,他因为紧张而失匕箸,让面试官对他留下了不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