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匕箸

词语解释
失匕箸[ shī bǐ zhù ]
⒈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谓因受惊而失落手中的餐具。后称受惊失措为“失箸”、“失匕”。
引证解释
⒈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是时 曹公 从容谓 先主 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 操 耳。
引本初 之徒,不足数也。’ 先主 方食,失匕箸。”
谓因受惊而失落手中的餐具。后称受惊失措为“失箸”、“失匕”。 宋 苏轼 《唐道人言天目山上俯视雷雨》诗:“山头只作婴儿看,无限人间失箸人。”
宋 苏轼 《曹既见和复次韵》:“谁令妄惊怪,失匕号万窍。”
分字解释
※ "失匕箸"的意思解释、失匕箸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失匕箸”的意思:
“失匕箸”是一个成语,原意是指宴席上因紧张或恐惧而不小心掉落了汤匙和筷子。后用来比喻因紧张、惊慌或其他原因而失去镇定,行为失措。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失匕箸”的解释较为简略,未详细展开。
出处:
成语“失匕箸”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常见的说法是出自《战国策·齐策二》,描述了战国时期齐国使者孟尝君宴请楚王的故事。在宴会上,孟尝君因为紧张而失匕箸,表现出了自己的谦逊和礼貌。
同义词:
慌张失措、惊慌失措、失态失措
反义词:
镇定自若、从容不迫
相关词语:
宴席、礼仪、紧张、慌乱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失匕箸”的故事,最著名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在宴请楚王时,孟尝君因为紧张而失匕箸,但楚王并没有责怪他,反而称赞了他的谦逊。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成语“失匕箸”,用来形容因紧张而失态。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重要的面试中,他因为紧张而失匕箸,让面试官对他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相关词语
- shī mián失眠
- bǐ shǒu匕首
- shī shēn失身
- shī shēng失声
- shī wàng失望
- shī sè失色
- shī wù失物
- zhù zuò箸作
- shī cháng失常
- shī bài失败
- shī jié失节
- shuǐ tǔ liú shī水土流失
- yí shī遗失
- shī zhǔ失主
- shī yè失业
- dé shī得失
- shī yí失遗
- shī tiáo失调
- xiāo shī消失
- shī mín失民
- zuò shī jī yí坐失机宜
- shī cè失策
- yǔn shī抎失
- shī shēng tòng kū失声痛哭
- shī zhòng失重
- huí yú zhù回鱼箸
- rú shī zuǒ yòu shǒu如失左右手
- shī shí失时
- shī jiù失旧
- shī rì失日
- shī dàn失旦
- shī zhǐ失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