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辰

词语解释
十二辰[ shí èr chén ]
⒈ 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
引证解释
⒈ 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1)古代用以记年、月、日、时。参见“十二相属”。
引《周礼·春官·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
贾公彦 疏:“十有二辰者,谓子、丑、寅、卯之等。”
《国语·楚语下》:“是以先王之祀也,以一纯、二精、三牲、四时、五色、六律、七事、八种、九祭、十日、十二辰以致之。”
韦昭 注:“十二辰,子至亥。”
(2)用于记星次。 《史记·天官书》“斗秉兼之,所从来久矣” 唐 张守节 正义:“言北斗所建秉十二辰,兼十二州,二十八宿,自古所用,从来久远矣。”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今考子丑至于戌亥谓之十二辰者,《左传》云:‘日月之会是谓辰’,一岁日月十二会于东方,苍龙、角、亢之舍起於辰,故以所首者名之。”
(3)用于配十二生肖。 汉 蔡邕 《月令问答》:“凡十二辰之禽五时所食者,必家人所畜丑牛、未羊、戌犬、酉鷄、亥豕而已,其餘虎以下非食也。”
国语辞典
十二辰[ shí èr chén ]
⒈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个时辰,称为「十二辰」。
分字解释
※ "十二辰"的意思解释、十二辰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十二辰”指的是古代中国天文学中用来表示时间的十二个星次,每个星次对应一个时辰,即一天被分为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对应一个动物形象,称为“十二生肖”。以下是关于“十二辰”的详细信息:
意思:十二辰是古代中国天文学中按照星宿划分的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
康熙字典解释:十二辰,即十二个时辰,古时用以记时,每辰相当于现代的两小时。
出处:《周礼·天官·夏官》中有“十二辰”一词,是古代历法的一部分。
同义词:十二时辰、十二时辰制、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反义词:无特别反义词,但可相对的为“一时辰”(即现代的一小时)
相关词语: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但在一些现代文化作品中,十二辰会与生肖文化、时辰文化相结合,形成一些有趣的故事。
造句:
我国古代的十二辰制度,巧妙地将天文与生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
延伸阅读:
1.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
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肖文化》
3. 《康熙字典》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相关词语
- yī xīn wú èr一心无二
- èr shī二师
- èr mǎ二马
- èr bān二班
- èr bǎi èr二百二
- èr bǎi wǔ二百五
- èr sān二三
- èr dīng二丁
- èr fēi二妃
- èr fú二伏
- èr shì二世
- yāo èr幺二
- shí èr zǐ十二子
- shí èr zǐ十二子
- èr zhōng二中
- èr chuán二传
- shí èr十二
- shí èr十二
- zài èr再二
- tiào èr shén跳二神
- yī fēn wéi èr一分为二
- sū èr苏二
- shí èr shǔ十二属
- shí èr shǔ十二属
- èr dài二代
- shí èr céng十二层
- shí èr céng十二层
- shí fēn十分
- shí èr gōng十二宫
- shí èr gōng十二宫
- shí èr mén十二门
- shí èr mén十二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