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十二处十二处的意思
shíèrchǔ

十二处


拼音shí èr chǔ
注音ㄕˊ ㄦˋ ㄔㄨˇ

繁体十二處

十二处

词语解释

十二处[ shí èr chǔ ]

⒈  旧译“十二入”。佛教语。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谓根尘相互涉入而能产生知觉,如眼根与色尘涉入而产生眼识。

引证解释

⒈  旧译“十二入”。佛教语。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谓根尘相互涉入而能产生知觉,如眼根与色尘涉入而产生眼识。

《楞严经》卷三:“復次 阿难,云何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真鉴 疏:“六根、六尘,故有十二,相教权立,言根一定在内,尘一定在外。又眼惟对色,耳唯对声,各有方所定在。”
明 李贽 《初潭集·师友三》:“无时不梦,无刻不梦,天以春夏秋冬梦,地以山川土石梦,人以六根、六尘、十二处、十八界梦。”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三讲:“《放光》译出后,‘事数’比较完备了,如用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来说明。”

国语辞典

十二处[ shí èr chù ]

⒈  佛教用语。佛教将认识的官能和认识对象共分成十二类。认识官能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谓之六根。认识对象有:色、声、香、味、触、法,谓之六尘。处是生长门之意。因为一切心理活动都是由根和尘相结合而生,故称为「十二处」。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苦非蕴,十二处非真实。」

分字解释


※ "十二处"的意思解释、十二处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南岳衡山,处处茂林修竹,终年长翠;奇花异草,四时飘香;其七十二处山峰,层峦叠嶂气势磅礴,素以五岳独秀而闻名于世。


AI解释


词语“十二处”的意思:

“十二处”通常指某个地方或事物的十二个部分、部位或地方。在古代汉语中,这个词语可能用来表示对某个事物或地方的详细划分。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十二处”并没有作为一个独立条目出现,但根据其字面意思,可以推测其解释为“十二个地方或部分”。

出处:

“十二处”作为一个词语,并没有特定的出处,它是由“十二”和“处”两个词组合而成的,用于表示数量和地点的复合概念。

同义词:

十二个地方

十二个部位

十二个部分

反义词:

一处

几处

几个地方

相关词语:

十二生肖

十二时辰

十二平均律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十二处”是一个相对常见的词语,并没有特定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相关。不过,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能会出现将某个事物划分为十二个部分或部位的描述,如《红楼梦》中提到的“十二钗”。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这次考古发掘中,专家们发现了这座古墓的十二处珍贵文物,每一处都见证了历史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