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十二监十二监的意思
shíèrjiān

十二监


拼音shí èr jiān
注音ㄕˊ ㄦˋ ㄐ一ㄢ

繁体十二監

十二监

词语解释

十二监[ shí èr jiān ]

⒈  明代所设管理皇室内务的十二个衙门,各有掌印太监一员。

引证解释

⒈  明 代所设管理皇室内务的十二个衙门,各有掌印太监一员。参阅《明史·职官志三》。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皇 明 祖训所载,设立内府衙门,职掌品级,立法垂后,亦尽善尽美……按内府十二监:曰司礼、曰御用、曰内官、曰御马、曰司设、曰尚宝、曰神宫、曰尚膳、曰尚衣、曰印綬、曰直殿、曰都知。”

分字解释


※ "十二监"的意思解释、十二监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十二监”通常指的是古代官府中的十二个监察机构,这些机构负责监察地方行政和官员的行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十二监”的具体含义和职能可能有所不同。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没有直接解释“十二监”这一词语,但根据其上下文,可以推测“十二监”可能指的是古代的监察机构。

出处:

“十二监”的概念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官制,具体出处可能涉及多个历史文献,如《汉书》、《后汉书》等。

同义词:

十二监司

十二监官

反义词:

(“十二监”作为一个机构名称,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相关词语:

监察

官制

官司

官员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十二监”是一个历史名词,并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相关。

用这个词语造句:

明朝时期,十二监的官员们肩负着严格的监察职责,确保地方政务的公正和官员的廉洁。

例句:

在古代,十二监的设立使得地方的政务管理更加规范,有效地减少了腐败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