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十二牧十二牧的意思
shíèr

十二牧


拼音shí èr mù
注音ㄕˊ ㄦˋ ㄇㄨˋ

十二牧

词语解释

十二牧[ shí èr mù ]

⒈  传说中舜时十二州的长官。泛指古代地方长官。

引证解释

⒈  传说中 舜 时十二州的长官。

《书·舜典》:“咨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时,柔远能邇,惇德允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
蔡沉 集传:“十二牧,十二州之牧也。”
明 唐顺之 《廷试策》:“虽哲如 尧 舜,而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内则九官、十六相以为岳牧之倡,外则四岳、十二牧以任总领之责。”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下》:“昔者圣明之世,元愷之贤,必与九官、十二牧相知者也。”

⒉  泛指古代地方长官。

清 魏源 《<圣武记>叙》:“尝观 周、汉、唐、宋、金、元、明 之中叶矣……人见其材云布乎九列、十二牧,而不知其槁伏於灌莽也。”

分字解释


※ "十二牧"的意思解释、十二牧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十二牧”通常指的是古代中国中央政府派往各地的十二位地方行政长官,他们分别管理十二个州或道,是古代地方行政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牧”字有多个含义,包括“管理”、“放牧”、“养”等。十二牧中的“牧”主要是指地方行政管理。

出处:

“十二牧”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周礼》中,其中记载了周朝时期的十二州牧,负责管理各自的州。

同义词:

十二州牧

十二地方官

反义词:

中央官吏

中央政府

相关词语:

十二州

州牧

地方官制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十二牧”是古代官职,网络上并没有直接与之相关的现代故事或典故,但可以联想古代历史故事,如《三国演义》中各州牧的典故。

网络故事或典故:

例如,三国时期,曹操曾经任命夏侯惇为兖州牧,夏侯惇在兖州治理有方,被后人称为“兖州十二牧”。

造句:

在古代,十二牧作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他们肩负着维护国家稳定和促进地方发展的重任。

例句:

在封建时代,十二牧作为朝廷的得力助手,他们在各自州郡的治理上功绩显著,赢得了百姓的尊敬和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