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ì shuāng
注音ㄕˋ ㄕㄨㄤ
⒈ 亦作“柹霜”。亦作“?霜”。
⒉ 柿饼晒干后,表面渗出的白霜。味甜,可入药,治喉痛、咳嗽等。
⒈ 亦作“柹霜”。柿饼晒干后,表面渗出的白霜。味甜,可入药,治喉痛、咳嗽等。
引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柿》:“白柹即乾柹生霜者……今人谓之柹饼,亦曰柹花,其霜谓之柹霜。”
《清史稿·德宗纪一》:“庚午,免 永济 贡柿霜。”
⒈ 柿饼表面的霜状粉末。可治疗咽喉痛、咳嗽等。
引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〇·果部·柿》:「白柿即干柿生霜者,……其霜谓之柿霜。」
词语“柿霜”的意思:
柿霜,指柿子表面自然形成的白色粉末状物质,主要由果糖、果胶、水分等组成。它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也常用于中医中作为药材。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柿霜”的解释是:“柿之霜也。柿果上白粉也。”
出处:
柿霜的出处并不特指某个文献,而是指柿子成熟后自然形成的现象。
同义词:
霜、柿粉、柿皮霜
反义词:
无特定反义词,但可以理解为“无霜”。
相关词语:
柿子、霜冻、霜降、霜花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柿霜在网络上的故事不多,但可以联想到一些与柿子相关的民间传说,如“柿子红了,霜降到了”,寓意着秋天到了。
用这个词语造句:
秋高气爽,柿子树上挂满了金黄的果实,树下铺满了洁白的柿霜,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