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tiě

试帖


拼音shì tiě
注音ㄕˋ ㄊ一ㄝˇ

繁体試帖

试帖

词语解释

试帖[ shì tiě ]

⒈  唐代明经科试士之法。在试卷上抄录一段经文,另用他纸覆在上面,中开一行,显露字句,被试者即据以补上下文。即试帖诗。

引证解释

⒈  唐 代明经科试士之法。在试卷上抄录一段经文,另用他纸覆在上面,中开一行,显露字句,被试者即据以补上下文。

《新唐书·选举志上》:“乃詔自今明经试帖粗十得六以上,进士试杂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后试策。”

⒉  即试帖诗。参见“试帖诗”。

唐 孟棨 《本事诗·徵咎》:“崔曙 进士作《明堂火珠》诗试帖,曰:‘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又如《喜雪献裴尚书》、《咏月和崔舍人》以及《叉鱼》、《咏雪》等诗,更復措思极细、遣词极工,虽工於试帖者,亦逊其稳丽。”
胡适 《<词选>自序》:“这种词等于文中的八股,诗中的试帖;这是一班词匠的笨把戏,算不得文学。”

国语辞典

试帖[ shì tiě ]

⒈  科举时代考试时所作的诗,多用古人诗句命题,冠以赋得二字,其诗或五言、七言,或八韵、六韵,在诗中自成一体,称为「试帖」。

⒉  唐时明经考试的方法。即帖经取士,将所习的经文,掩其两端,中开一行,裁纸为帖,称为「试帖」。

《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上》:「乃诏自今明经试帖粗十得六以上,进士试杂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后试策。」

分字解释


※ "试帖"的意思解释、试帖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AI解释


词语“试帖”的意思:

“试帖”是指科举考试中的一种文体,即应试者在考试中写的八股文。在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中的文章多采用这种格式,要求文章结构严谨,内容符合一定的规范。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关于“试帖”的解释如下:“试帖,试文也。科举时,取士试文,故曰试帖。”

出处:

“试帖”这个词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在科举考试中,应试者需要按照特定的格式和内容写作,这种文体被称为“试帖”。

同义词:

科举文

八股文

试文章

反义词:

随意文

创作文

相关词语:

科举

八股

文人

应试者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试帖”的一个网络故事是关于一位应试者如何在试帖考试中巧妙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这位应试者在试帖中巧妙地运用了反问、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富有哲理,最终得到了考官的青睐。

造句:

在明清时期,许多文人为了通过科举考试,花费大量时间练习写试帖,以期在考场上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