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í

食土


拼音shí tǔ
注音ㄕˊ ㄊㄨˇ

食土

词语解释

食土[ shí tǔ ]

⒈  种粮食的田地。

⒉  享受封邑的租税。

⒊  吃泥土,栖息于土中。

引证解释

⒈  种粮食的田地。

《国语·吴语》:“食土不均,地之不修,内有辱於国,是子也。”

⒉  享受封邑的租税。

汉 班固 《十八侯铭·将军棘津侯陈武》:“功成食土,德被遐邇。”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诸侯饗食土之实,万国受世及之祚矣。”

⒊  吃泥土,栖息于土中。

《孔子家语·执辔》:“食水者善游而耐寒,食土者无心而不息。”
宋 苏轼 《定惠院颙师为余竹下开啸轩》诗:“食土蚓无肠,亦自终夕叫。”

国语辞典

食土[ shí tǔ ]

⒈  食邑,受封的领地。

《文选·陆机·五等诸侯论》:「利博则恩笃,乐远则忧深,故诸侯享食土之实。」

分字解释


※ "食土"的意思解释、食土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食土”的意思:

“食土”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吃泥土、吞咽土块的行为。多用来形容人或动物因饥饿、营养不良或疾病等原因而无法正常进食,只能吞食泥土以充饥。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语已经很少使用,通常只在文学或历史语境中出现。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食”字有多种解释,包括吃、吞咽等。而“土”字则指泥土。因此,“食土”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应是指吞咽泥土。

出处:

“食土”这个词语的出处较为广泛,常见于古代文学、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中。以下是一些例子:

1. 《汉书·食货志》:“民有饥者,食其土。”

2. 《晋书·食货志》:“民食土,马食草。”

同义词:

1. 吞土

2. 食泥

3. 嗑土

反义词:

1. 进食

2. 吃饱

相关词语:

1. 饥饿

2. 营养不良

3. 疾病

4. 土壤

5. 泥土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食土”这个词语在网络上的故事或典故相对较少,以下是一个与“食土”相关的民间传说:

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张三的穷秀才,家境贫寒,连饭都吃不上。一天,他在路上看到一位老婆婆在哭泣,便上前询问。原来,老婆婆的儿子因为饥饿而吞食泥土,导致病情加重。张三得知此事后,心生怜悯,便将自己的粮食分给老婆婆的儿子,使其得以康复。

用这个词语造句:

张三在饥荒年间,为了生存,不得不食土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