拴束

词语解释
拴束[ shuān shù ]
⒈ 收拾;捆缚。
引证解释
⒈ 收拾;捆缚。
引《三国演义》第七回:“吕公 领了计策,拴束军马。黄昏时分,密开东门,引兵出城。”
《水浒传》第二二回:“当晚弟兄两个,拴束包裹。”
《儒林外史》第三九回:“拴束行李,前去投军。”
郭沫若 《沸羹集·新文艺的使命》:“但假如要把它种植在花盆里面,更加以种种的拴束剪削,使它成为一定的型。”
国语辞典
拴束[ shuān shù ]
⒈ 收拾、捆缚。
引《水浒传·第八回》:「只说董超正在家里拴束包裹,只见巷口酒店里酒保来。」
《儒林外史·第一七回》:「洒泪拜别母亲,拴束行李,藏了书子出门。」
分字解释
※ "拴束"的意思解释、拴束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拴束”的意思:
“拴束”是指用绳子、带子等把东西系紧,使之固定不动。比喻对事物进行约束或控制,使之不偏离正轨。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拴”字条下的解释为:系,结。束,结也。引申为约束,控制。
“拴束”条目解释为:系紧,束缚。
出处:
“拴束”作为一个成语,并没有一个特定的出处,它是汉语中常见的成语,由“拴”和“束”两个动词组合而成。
同义词:
系紧
束缚
约束
固定
反义词:
松懈
放任
解放
拨乱反正
相关词语:
拴马
拴狗
束缚
束腰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拴束”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不多,但可以联想到一些历史故事。例如,古代将领为了约束士兵,会用绳子或绳索将士兵拴在树上,以确保士兵不会擅离职守。这样的故事可以体现“拴束”在历史上的应用。
用这个词语造句:
1. 为了防止小孩子们在马路上乱跑,家长会在他们身上拴束一根绳子。
2. 为了保证会议的顺利进行,主持人提前对与会人员进行拴束,要求大家遵守会议纪律。
3. 每天早晨,他都会用一根细绳将狗狗拴束在门口,防止它跑丢。
相关词语
- jié shù结束
- shuān shù拴束
- shuān shù拴束
- guāng shù光束
- guǎn shù管束
- shōu shù收束
- wú jū wú shù无拘无束
- shù zhì束治
- shù yì束意
- shù gōng束躬
- àn bīng shù jiǎ按兵束甲
- shù cǎo束草
- shù wǔ束伍
- shù fú束伏
- shù shǒu páng guān束手旁观
- shù xù束勖
- hé shù禾束
- zhì shù栉束
- guān shù棺束
- zhuāng shù妆束
- dù shù sān miè肚束三篾
- shù gǔ束股
- shù gāo gé束高阁
- shù jīn束金
- shù xiōng束胸
- shù xié束胁
- shù chǔ束楚
- jī shù羁束
- qián shù钤束
- shù lì束立
- shù zhú束竹
- shù chú束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