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ǔ bì jǐ gān
注音ㄕㄨˇ ㄅ一ˋ ㄐ一ˇ ㄍㄢ
成语解释
鼠臂虮肝
繁体鼠臂蟣肝
词语“鼠臂虮肝”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人的胆量极小,形容人非常胆怯。
康熙字典解释:
“鼠臂虮肝”,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原意是形容淮阴侯韩信的胆量极小,如鼠之臂,虮之肝。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曰:‘臣尝为布衣,行天下,见鼠臂虮肝,皆知其胆怯。’”
同义词:
胆小如鼠、鼠胆包身、胆怯如鼠
反义词:
胆大心细、英勇无畏、大胆豪迈
相关词语:
胆量、胆识、胆怯、胆小、鼠目寸光、鼠肚鸡肠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鼠臂虮肝”这个成语出自《史记》,讲述的是淮阴侯韩信的故事。韩信在年轻时,曾经是一个贫穷的布衣,他外出游历,见到各种各样的人。有一天,他看到一只老鼠和一只虱子,老鼠虽然体型小,但胆量很大,虱子虽然微小,但胆量却很小。韩信由此想到,人的胆量大小并非由身份地位决定,而是由内心决定。后来,这个成语就被用来形容人的胆量极小。
用这个词语造句:
面对危险,他总是鼠臂虮肝,让人无法相信他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