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ū

书法


拼音shū fǎ
注音ㄕㄨ ㄈㄚˇ

繁体書法
词性名词

书法

词语解释

书法[ shū fǎ ]

⒈  书写艺术,特指用毛笔写汉字的艺术。

中国之画与书法为缘,而多含文学之趣味。——蔡元培《图画》

calligraphy;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史官修史,对材料处理、史事评论、人物褒贬,各有原则、体例,谓之“书法”。

《左传·宣公二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唐 刘知几 《史通·惑经》:“故知当时史臣各怀直笔,斯则有犯必死,书法无捨者矣。”
宋 谢采伯 《密斋笔记》卷四:“《论语》书法之严,即《春秋》书法也。”
明 刘基 《春秋明经·郑伐许郑伯伐许》:“盖与 郑 伐 许、郑伯 伐 许 之书法同矣。”

⒉  文字的书写艺术。亦指书法作品。

《南齐书·周颙传》:“少从外氏车骑将军 臧质 家得 卫恒 散隶书法,学之甚工。”
宋 钱愐 《钱氏私志》:“元章 书法之妙,今日可谓第一。”
《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作诗的从古也没有这好的。又且书法絶妙,天下没有第三个。”
周扬 《在中国书法家第一次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书法作为一门 中国 独特的艺术,我们应该重视它。”

⒊  指汉字形体。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壹贰叁肆等字》:“至如 秦 汉 碑,惟一二三书法不同。”

⒋  措辞方式。

吕叔湘 《<通鉴>标点琐议》:“《通鉴》书法,‘夜’一字为句,必有所承。上文未说何日之事,‘夜’字连下读,‘夜’字点断,意为‘到了那天夜里’;‘夜’字不断,意为‘趁夜里’。”

国语辞典

书法[ shū fǎ ]

⒈  毛笔字书写的方法。主要讲执笔、用笔、点画、结构、分布等方法。是我国传统艺术之一。

⒉  史家记事的体例笔法。

《左传·宣公二年》:「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⒊  以毛笔书写的文字作品。

如:「这篇书法笔力遒劲,令人激赏。」

分字解释


※ "书法"的意思解释、书法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他拿毛笔沾各种顏色来写书法,别开生面,颇具特色。

2.李云飞写的是楷书,在初唐年间,王羲之的楷书被模仿的不伦不类,除了欧阳询这位书法大家,但是欧阳询的书法风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

3.弘一的书法脱胎魏碑,早期笔势开张,逸宕灵动,后期则自成一体,冲淡朴野,温婉清拔。

4.该联的题写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清朝大书法家刘墉,也就是在民间家喻户晓的“刘罗锅”。

5.他的书法笔力凝致,气势纵横,雄伟壮观,翰墨淋漓,朴鲁疏狂,自出机杼。笔下龙飞凤舞,线条节奏明快,具有音乐般的美妙乐章。他痴迷历代行草书法。

6.王翁的笔法鸾翔凤翥,真不愧为当今著名书法家呀!

7.当初各位看到在橱窗内摆设的书法,据说是茅山羽士陶弘景所书。

8.方与圆的对立统一产生的自然美,在书法的用笔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方笔俊利挺拔,斩钉截铁;圆笔锋芒含蓄,圆满多姿。

9.于右任的书法雄豪婉丽,冲淡清奇,其中蕴含着他的学识风范.

10.相信通过学习,您能掌握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


AI解释


词语“书法”的意思:

书法是指用毛笔、硬笔等书写工具,按照一定的书写规范和美学原则,书写汉字或其它文字的艺术。它不仅是一种书写技能,也是一种视觉艺术形式,强调笔画的流畅、结构的美感和字迹的韵味。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书法”的解释为:“书法,谓书之艺术也。以笔、墨、纸、砚为具,以点画为形,以结构为体,以气韵为神。”

出处:

“书法”一词的具体出处难以考证,但它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古代书法艺术。

同义词:

书艺

笔法

楷书

隶书

行书

草书

反义词:

涂鸦

随意涂写

相关词语:

毛笔

砚台

楷模

骈文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一个著名的网络故事是关于王羲之的《兰亭序》。相传王羲之酒后挥毫,创作了这篇千古名篇,其书法之美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这个故事展示了书法艺术的高雅和书法家的豪放。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他的书法作品笔力遒劲,结构严谨,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人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