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ū

书记


拼音shū jì
注音ㄕㄨ ㄐ一ˋ

繁体書記
词性名词


书记

词语解释

书记[ shū jì ]

⒈  旧称从事文书工作的人。

secretary;

⒉  党、团等各级组织的主要负责人。

⒊  指书籍。

涉猎书记。

books;

⒋  书信。

数通书记相报谢。

letter;

⒌   在罗马帝国时期具有一些公证人权力的公证人。

tabellion;

引证解释

⒈  指文字、书籍、文章等。

《史记·大宛列传》:“安息 在 大月氏 西,可数千里……画革旁行,以为书记。”
《东观汉记·梁鸿传》:“鸿 常闭户吟咏书记,遂潜思著书十餘篇。”
《后汉书·应劭传》:“时始迁都于 许,旧章堙没,书记罕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诫兵》:“颜氏 之先,本乎 邹 鲁,或分入 齐,世以儒雅为业,徧在书记。”

⒉  指书牍。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废后因 孊 私赂遗 长,数通书记相报谢。”
《后汉书·列女传·皇甫规妻》:“妻善属文,能草书,时为 规 答书记,众人怪其工。”
宋 曾巩 《福州回曾侍中状》:“虽有心诚嚮往之勤,而无书记候问之礼。”

⒊  从事公文、书信工作的人员。

《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谋出股肱,任切书记。”
吕向 注:“书记谓文学之士也。”
唐 朱庆馀 《送韦校书佐灵州幕》诗:“职已为书记,官曾校典坟。”
《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但凡幕府军民事冗,要人商议,况一应章奏及书札,亦须要个代笔,必得才智兼全之士,方称其职,厚其礼币,奉为上宾,所以谓之幕宾,又谓之书记。”
清 孙枝蔚 《留别钱退山》诗:“忽到边城作书记,主人原不重文字。”

⒋  专指担任抄写工作的人员。

孙犁 《秀露集·书的梦》:“后来在 北平 政府当了一名书记。这个书记,是当时公务人员中最低的职位,专事抄写,是一种雇员。”

⒌  某些政党和团体的各级组织的负责人。

⒍  书写;记载。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严遵美 ……其子仕 蜀,至閤门使,曾为一僧致紫袈裟。僧来感谢之,书记所谢之语于掌中,方属炎天,手汗模糊,文字莫辨。”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三:“晁无咎 閒居 济州 金乡,葺东皋 归去来园,楼观堂亭,位置极萧洒,尽用 陶 语名目之,自画为大图,书记其上。”

分字解释


※ "书记"的意思解释、书记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书记”的意思:

“书记”是一个多义词,通常指担任文书工作、负责记录和传达上级指示或会议内容的人员。在不同的语境中,它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如党组织的负责人、机关或单位的文书工作人员等。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书记”并未直接作为词条出现,但根据其内容,可以理解为“记录文书的人”。在古代,书记多指负责抄写、记录的人。

出处:

“书记”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其具体出处难以考证,但它在古代文献中经常出现,尤其是在与文书、记录相关的语境中。

同义词:

秘书

文书

笔记员

文书员

反义词:

相关词语:

文书工作

会议记录

指示传达

文件管理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书记”在网络上有一些与政治或组织相关的故事或典故,例如某些地方或单位的书记因为贪污腐败被曝光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反映了“书记”在特定语境中的权力和责任。

用这个词语造句:

1. 村里的书记是个热心肠的人,总是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问题。

2. 这位年轻的书记上任后,积极推动单位改革,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3. 在那个年代,书记是党组织的核心成员,肩负着传达上级精神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