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ù

戍卒


拼音shù zú
注音ㄕㄨˋ ㄗㄨˊ


戍卒

词语解释

戍卒[ shù zú ]

⒈  防守的士兵。

夜至张柴村,尽杀其戍卒,据其栅。——《资治通鉴·唐纪》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唐·杜牧《阿房宫赋》

garrison soldier;

引证解释

⒈  戍守边疆的士兵。

宋 苏轼 《策断二》:“今 河 西之戍卒,惟患其多,而莫之适用。”
清 林则徐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謫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於戍卒宜。”

国语辞典

戍卒[ shù zú ]

⒈  旧时守边的军士。

《文选·扬雄·羽猎赋》:「储积共偫,戍卒夹道。」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默思失业途,因念远戍卒。」

守兵

英语garrison soldier

分字解释


※ "戍卒"的意思解释、戍卒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戍卒”的意思:

“戍卒”是指古代被征召去边防地区守卫边疆的士兵。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戍”字有“防守”之意,“卒”字有“士兵”之意,因此“戍卒”合起来即指防守边疆的士兵。

出处:

“戍卒”一词最早见于《史记·陈涉世家》中的“陈胜吴广起义”故事。

同义词:

士兵、戍边兵、边卒、边防兵

反义词:

逃兵、叛军、敌军

相关词语:

戍楼、戍边、戍守、边防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之一,起义的导火索就是陈胜、吴广被征召为戍卒,他们因大雨误期,按照秦律当斩,于是发动起义,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造句:

在古代,许多戍卒为了国家的安宁,常年驻守在边疆,他们不畏艰辛,默默奉献,是国家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