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四方馆四方馆的意思
fāngguǎn

四方馆


拼音sì fāng guǎn
注音ㄙˋ ㄈㄤ ㄍㄨㄢˇ

繁体四方館

四方馆

词语解释

四方馆[ sì fāng guǎn ]

⒈  官署名。

引证解释

⒈  官署名。 隋炀帝 时置,对东西南北四方少数民族,各设使者一人,掌管往来及互相贸易等事,隶属鸿胪寺。 唐 以通事舍人主管,隶属中书省。 宋 置四方馆使,掌管文武官朝见辞谢,国忌赐香及诸道元日、冬至、朔旦、庆贺章表、郊祀、朝蕃官、贡举人、进奉使、京官、致仕官、道释、父老陪位等事。其职务与 隋 唐 不同。 明 有四夷馆 清 有会同四译馆,职务同 隋 唐 四方馆。参阅《文献通考·职官五》。

分字解释


※ "四方馆"的意思解释、四方馆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四方馆”的意思:

“四方馆”原指古代官署名,是明清两代中央政府处理四方事务的机构,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或外事办公室。后来也泛指处理外交事务的场所或机构。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未直接收录“四方馆”一词,但根据其字面意思,“四方”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馆”指馆舍、官署,因此可以推测“四方馆”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可能为:处理四方事务的官署。

出处:

“四方馆”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明清两代,具体出现在《明史》、《清史稿》等史书中。

同义词:

四夷馆、外馆、行馆、使馆等。

反义词:

内馆、内务府、内廷等。

相关词语:

外交、使节、使者、朝贡、通商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四方馆”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提及的是,在明清两代,四方馆作为处理外交事务的机构,曾发生过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如签订《南京条约》等。

造句:

我国古代的四方馆是处理外交事务的重要机构,为维护国家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